第二节 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第1页)
第二节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
一、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民主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幼儿园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实行民主性原则,是指在园所管理工作中实行民生集中制,充分调动全园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园所的管理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园所办好、管好。园所管理实行民主性原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园长只有尊重教职工的这种权利,才能把园所建设做好。
根据心理学的“参与”和“认同”理论,教职工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能够影响集体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对组织的巩固、工作的推进、士气的提高、心理气氛的改善都有很大作用。同时,广大教职工的参与有助于培养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幼儿园组织的归属感,增强园所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良好的园风园貌。
(二)组织性原则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在幼儿园所制度文化建设中,园长作为管理者,要将全园各类制度、过程性考核等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依据既定的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组织全体教职工、家长参与园所的制度文化建设。
(三)精细化原则
精细在现代汉语中有精致细密之意,在文言文中有精明能干、细心仔细、清醒苏醒的意思。
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精细化原则是指分工的精细化,是化繁为简,关注细节,养成良好习惯;是管理者分层负责,形成管理网络,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责任到人;是管理者分块负责,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清楚规定,精准做事。精细化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管理优化的推进过程,需要管理者采用循序渐进和厚积薄发的过程控制方式。
(四)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施的可行性是方案的设计理念以及进行操作的可行性,而实施效果则是目的的到达程度或结果。
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原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是管理者借助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执行力,通过有计划、有检查、有调整、有落实的“危机管理”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通过建立工作制度和法规来保证各部门有机而协调地运动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帮助教职工明确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制度民主化建设的基础
幼儿园可以分层召开会议,明确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鼓励人们献计献策,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制度。
案例1以人为本,建立幼儿园民主管理制度
新学年开始了,园长带领全体教师逐条讨论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首先,由园务会人员对制度的总体框架进行建构。例如,在制定教职工的绩效评价方案时,先由园务会人员讨论确定出教职工绩效考核的三大方面,即政治、工作和业绩,并确定出每个方面大致包含的内容有哪些。他们认为考核“政治”时应包括的内容有:一是爱党爱国,二是爱岗敬业,三是礼仪标准。
其次,在具体到每项内容的标准时,由所有教职工分组讨论决定:第一组讨论爱党爱国的标准和要求,第二组讨论爱岗敬业的标准,第三组讨论礼仪标准和要求。在讨论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由此便有了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例如:“教师在夏季可不可以穿短裤?”一些老师认为短裤方便、凉快,可以穿;另一些老师认为穿短裤让人感觉太随便,有失庄重。经过投票,大多人认为上班时间不宜穿短裤。因此,我们最终将上班不穿短裤列入园所的规章制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群英幼儿园黄海云)
想一想
制度是幼儿园的“法”,是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良好工作秩序建立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幼儿园有关人员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直接的规范与导向作用。如果没有制度,只靠每个人的自觉是不可能保证良好的工作秩序的。制度约束的是违规者的行为,对自觉者的影响是激励。当幼儿园员工都明确了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之后,他们对制度的态度就不会是抵触而是配合了。
幼儿园在制定、修订制度时应该采取的方式是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讨论,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制度。经过讨论之后,教师们对制定制度的目的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切实体会到制定制度的目的是让幼儿园有更好的发展;而且,不论结果是什么,教师们都会认同,并按要求去执行。因为,这是大家认为的最合适的结果。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会使制度具有更大的民主性和群众性,也有了更强的可行性。教师会更严格地执行经过自己认可的规章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自我反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案例2以温暖祥和的氛围感染每一位教师
李老师是幼儿园一名工作五年的青年教师,对待工作一直充满**。在平时带班过程中,她与孩子的关系是非常平等而亲密的,也总是能别出心裁地创设出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园里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中,她总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努力认真的青年教师。
可是,在近期工作中,李教师却总是不在状态,不是无精打采就是心不在焉。一次户外活动时,保教主任巡班过程中发现李老师并没有带孩子进行户外游戏,而是班里的保育老师在带着孩子做活动。班里的几个“调皮大王”趁着李老师不在就大闹,甚至把有名同学的脸都抓破了。
得知此事后,园领导并没有第一时间批评责备李老师,也没有依据制度直接进行处理,而是先思考一直努力工作的李教师为何在带班期间擅离职守。园领导正在与中层领导了解情况时,李老师却主动找了园领导。她向领导承认了错误,在谈话过程中很是自责,并且心事重重。因此,园领导认为李老师最近工作上的疏忽应该另有原因,于是耐心与她沟通,并试着化解她心中的自责。通过谈心,园领导得知她的父亲近期身体不好,事发时接到了父亲生病住院的通知,这才造成了此次事故的发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园领导开会商讨,决定由工会主席作为代表看望李老师生病的父亲,并注意在平时工作中找机会与她谈心,缓解她的压力。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群英幼儿园范小辰)
想一想
在此案例中,园长处理问题本着以人文本的原则,以温暖祥和的制度氛围感染着每一名教师,以诚恳的态度、关怀的方式解决问题。园长并没依据冷冰冰的制度直接处罚或严厉批评李老师,而是通过分析和观察了解到了李老师的内心,以人性化的制度管理着幼儿园里的每名教师,这也让教师内心充满了温暖和阳光。
案例3培养具有独特风采的青年教师
幼儿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二,因此我园非常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学期除了开展“一课三研”“一人多研”“青年教师展示日”等活动外,还结合工会、团支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增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迎春天发现名亭”健走活动。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有“醉翁亭”“沧浪亭”“兰亭”“独醒亭”“二泉亭”等十余座国内名亭,亭景结合,相得益彰。年轻教师**昂扬地介绍着各个名亭的历史文化及背景,这让周围的游客都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此次活动从组织到开展都是由教师们策划的,园领导给了教师充分的发挥空间,并且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展现出他们自信自主、乐观向上的风采,进一步增强了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走出了健康,走出了快乐,走出了自我的风采!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群英幼儿园范建华)
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