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杀人(第1页)
襄阳法会,给某些方面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刘洪那经过测算后的新历法,也第一时间传播到了北方其他两国。
东赵那边,对新历完全爱答不理,毕竟两国的共识就是只要是对面的,那就一定是最差的!
。。。
袁尚立于长城之巅,目光如铁,穿透风雪与晨雾,直指南方千里之外的洛阳宫阙。那轮初升的红日映在他苍白的脸上,仿佛为他镀上一层血色金光。他手中玉珏碎片紧贴掌心,边缘硌得生疼,却让他清醒??这不是梦,是命。
身后脚步声渐近,红绡自山道疾行而来,披风猎猎,眉梢凝霜。她未语先跪,双手奉上一只漆盒:“敦煌死士传回的消息……李玄的骨灰,已由商队秘密运至酒泉,随信附此物。”
袁尚接过漆盒,指尖微颤。打开刹那,一缕灰白粉末随风轻扬,似魂归故土的低语。盒底压着半枚铜牌,刻有“赤谷”二字,背面以细线绣着一行小字:“兄若举义,吾愿为前驱。”
他闭目良久,终将铜牌按入胸口衣襟,声音低沉如雷:“传令马超残部,收拢散骑,屯兵黑水河畔。另遣三十六名死士,携吾亲笔血书,分赴并州、凉州、益州旧将之后,只说一句:‘钟山火未熄,江北梅正开。’”
红绡领命欲退,却被他唤住。
“再加一道密令。”袁尚睁眼,眸中寒焰跳动,“命荆襄细作潜入太学,寻一人??蔡邕之女,蔡昭。若她尚在人间,便请她重抄《讨逆檄文》,用父亲当年的笔法,写三遍,分别挂在金陵、许都、长安三座城门之上。”
“可……蔡昭早已被刘邈软禁于建业别院,严禁执笔。”红绡迟疑。
袁尚冷笑:“那就让她用血写。”
风起时,长城内外号角齐鸣。自阴山南下的胡汉义军已聚三千精锐,多为匈奴左贤王旧部、鲜卑叛离贵族、流落边地的袁氏旧仆。他们不穿甲胄,不举旗号,只在臂上缠一条白布,上书一个墨黑“袁”字。这是无声的宣告,也是最后的忠诚。
而就在此刻,洛阳皇宫深处,刘邈正端坐太极殿,翻阅一份份急报。
“袁尚在居庸关集结流寇,自称‘大汉征北将军’。”
“陆逊于江陵操练水师,战船昼夜不停。”
“李严据武关不出,私通羌人部落。”
“敦煌出现神秘游侠,夜焚官仓,留书‘袁昭不死’。”
案前烛火摇曳,映得刘邈面容忽明忽暗。他忽然轻笑一声,提笔批道:“准其所请,开放互市五市,赐袁尚‘镇北校尉’虚衔,俸禄千石,岁赐绢帛百匹。”
群臣愕然。
太尉陈群颤声劝谏:“陛下!此举形同招安,岂非助长其势?”
刘邈缓缓抬头,眼中无怒,唯有深不见底的冷意:“你们以为朕怕他造反?不。朕怕的是他不来。”
他起身踱步,龙袍拖地,声如寒冰:“我要他堂堂正正走进朝廷,穿上官服,跪拜称臣。然后,在万众瞩目之下,当着他那些追随者的面,亲手撕碎他的尊严。我要让天下人看见??所谓袁氏遗孤,不过是个乞怜求活的懦夫。”
话音未落,内侍匆匆来报:“启禀陛下,鲜卑轲比能遣使入京,献白马一匹、弯刀十柄,并呈书一封。”
刘邈展信读罢,嘴角微扬。
信中仅八字:**“风起北原,火待西引。”**
“好一个轲比能。”刘邈抚掌而笑,“看来他也想赌一把。”
他当即下令:“厚待使者,赐宴鸿胪寺。另备黄金五百斤、良马千匹,明日即送往幽州边界,交予轲比能亲使。再拟诏书一道??封其为‘护国左贤王’,许其自治八部,岁贡减半。”
群臣震惊,司徒华歆扑跪殿中:“陛下!此乃养虎为患!轲比能狼子野心,今得朝廷册封,必统合草原诸部,日后恐难制矣!”
刘邈俯视众人,淡淡道:“你们不懂。真正的乱局,不是来自塞外,而是人心。只要袁尚一日不归朝,他就永远是‘逆贼’;可一旦他回来……”他顿了顿,唇角勾起,“我就让他变成笑话。”
与此同时,敦煌鸣沙山下,黄沙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