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分歧(第2页)
仪式开始。九人盘膝而坐,左手抚心,右手握物,口中默诵《问经》残章。密室外,百名静默抗辩者组成外环,以呼吸同步为其护持。
子时三刻,天地骤暗。
一股无形之力自江心洲方向涌来,如潮水漫过城墙,渗入地底。密室内空气扭曲,时间仿佛拉长。第一波影像浮现:
**建安二十四年,麦城外。**
关羽败走,身披残甲,马已倒毙。他拄刀而立,面对围拢的东吴士兵,目光如炬。一人上前劝降,言辞恭敬。关羽冷笑:“吾兄刘备,仁义待天下,尔等背信弃义,何颜谈降?”
画面至此本应结束,史书记载其随后被擒斩首。然而此刻,异变突生??关羽忽然抬头,望向虚空,仿佛感知到了什么。他的嘴唇动了动,说出一句从未见诸任何典籍的话:
“若今日我屈膝求生,后世之人,还会相信忠义二字吗?”
这一问,如雷贯耳,直击所有参与者的意识深处。守心使者汗如雨下,嘶声道:“他在回应我们!他在那一刻,已经预见了记忆会被篡改!”
紧接着,第二幕开启:
**三年前,成都宫闱深处。**
一名太监模样的人正在焚烧竹简,火光映照着他扭曲的面容。他一边烧,一边低声念诵:“凡动摇共识者,皆为乱世之源。”忽然,他停下动作,怔怔望着火焰,喃喃道:“这句话……是谁让我加进去的?”
他翻出另一卷未烧尽的《圣训集》,对照旧版,手指颤抖。“十年前还没有……可我现在却觉得,它一直都在。”
他抱住头颅,痛苦哀嚎:“我记得……我记得有个孩子问我:‘如果皇帝骗人,我们该怎么办?’……可那个孩子去哪儿了?”
画面戛然而止。
第三幕降临,更为惊心动魄:
**百年之前,敦煌某夜。**
老画工尚未化作尘埃,正对着壁画沉思。菩萨掌心浮现“你是真的吗?”之时,他尚未回答。此时,时空裂隙中传来一声遥远的呼唤:“师父!别答!问题是武器,不是答案!”
老画工猛地一震,眼中精光暴涨。他没有笑,没有流泪,而是毅然提起朱砂笔,在菩萨另一手掌写下五个小字:
>“你不必真。”
随即,整幅壁画光芒大盛,飞天腾空,乐声冲霄。而那句“你是真的吗?”竟开始褪色,最终消失。
守心使者热泪盈眶。“我们改变了历史的回响!哪怕只是刹那,也种下了不可逆的种子!”
然而,代价随之而来。
仪式结束瞬间,九名参与者中有三人当场气绝,面色安详,嘴角含笑;两人双目失明,却坚称“终于看清了”;其余四人陷入昏迷,体温极低,脉搏微弱如游丝。
更可怕的是,江陵全城数百名参与护持的静默者,几乎同时做了一个相同的梦: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白原之上,面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青铜门,门上铭文流转,写着:“终极共识:一切疑问终将平息。”
门缓缓开启,里面走出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死去的亲人、失踪的友人、甚至已故的敌人??他们面带祥和微笑,齐声邀请:“进来吧,这里没有痛苦,没有矛盾,只有永恒的安宁。”
幸而守心使者早有准备,在梦中留下“痛觉锚点”??每位参与者体内皆植入一枚微型骨针,遇极端精神入侵便会自动刺入神经,引发剧痛。正是这痛楚让他们在最后一刻挣脱梦境,惊醒过来。
“这是‘情感稀释计划’的终极形态。”守心使者脸色苍白,“他们不再压制问题,而是许诺一个无问的世界。温柔的奴役,比铁链更致命。”
众人悚然。
就在此时,一名少年踉跄闯入密室,怀里紧抱一卷湿透的羊皮纸。他是江心洲附近渔家之子,昨夜捕鱼时,网中捞起此物。纸上文字非墨所书,而是用某种荧光液体写成,内容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