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2章 XI模式合伙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返程途中,徐晓芸发来一条加密消息:“北极圈出现异常信号集群,频率稳定在7。5Hz,持续时间超过一百小时。初步判断,可能是大规模生物共振现象。我们正在调用格陵兰、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三地观测站进行交叉验证。”

林正阳立即下令启动“静默模式”二期预案。这一次,不只是关闭广告和推荐算法,而是全面激活“心灵图谱”的逆向反馈功能??允许个体意识通过低频振动影响环境控制系统。换句话说,人的内在节奏,将直接参与调节城市的灯光亮度、交通信号周期乃至电网负荷分配。

试验首先在青海格尔木展开。这座地处戈壁边缘的城市,成为首个“情绪感知型智慧城市”试点。街道照明系统接入“呼吸芯”网络后,夜晚的路灯不再按固定时间开启,而是根据市民整体心率变异性动态调节亮度。数据显示,实施首月,居民夜间焦虑指数下降41%,失眠投诉减少57%。

更奇妙的变化发生在城市边缘的生态保护区。红外相机捕捉到,狼群活动轨迹与人类聚居区的光污染强度呈现出惊人同步性??当城市进入“深度放松”状态(即群体θ脑波活跃期),野生动物便大胆靠近水源地饮水;而一旦人群情绪紧张,它们立刻退回深山。

“这不是驯化自然。”徐晓芸在联合分析会上指出,“这是重新建立一种共生语言。动物一直在听我们,只是我们从未回应。”

然而,变革越深入,阻力越猛烈。三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安全事故席卷东南亚。“赤心协议”认证设备遭遇大规模仿冒攻击,数万台假冒“呼吸终端”被植入恶意程序,伪装成正常服务持续收集用户生理数据,并通过隐蔽信道回传至境外服务器。

国际舆论哗然。反对派趁机发难,称“开放式情感架构inherently不具备安全性”,要求立即中止相关技术推广。部分国家甚至宣布将“赤心协议”列入进口禁运清单。

危机爆发当晚,林正阳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王海带来一个沉重消息:攻击源头指向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但资金流向最终关联到两家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的离岸基金。

“内鬼。”陈璐冷笑,“我们拆墙,他们筑坝。”

会议室陷入沉默。有人建议暂时收紧开源权限,加强身份认证;有人主张启用备用加密协议,牺牲部分兼容性换取安全屏障。

林正阳听完所有方案,只问了一句:“那些被仿冒的终端,有没有真正伤害用户?”

技术主管摇头:“恶意程序主要功能是窃取数据,未发现主动干预生理或心理的行为。”

“那就够了。”林正阳站起身,“我们不做防火墙,我们做疫苗。”

第二天,“共联网”发布全新策略??“善意传染计划”。所有正版“呼吸芯”设备自动开启“免疫广播模式”,定期向外发送包含真实情感数据片段的公开信号包,内容涵盖喜悦、悲伤、平静、思念等基本情绪样本。任何接收并成功解析该信号的设备,都将获得临时信任凭证,可用于验证自身合法性。

“我们不用恐惧对抗欺骗。”林正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用真实感染虚假。就像母亲哄睡婴儿,不是靠命令,而是用呼吸的节奏告诉它:这个世界值得安心。”

奇迹般地,短短两周内,超过七成仿冒设备主动断开连接,部分使用者甚至反向举报幕后操纵者。巴西警方据此破获一个跨国数据贩子团伙,缴获大量非法采集的脑电波记录。

风波渐息之际,林正阳收到一封来自缅甸的邮件。发件人是当年第一批参加培训的乡村电工阿觉,附件是一段视频:一群村民正合力组装一台大型风力发电机,塔架由废弃货车底盘焊接而成,叶片则是用竹篾和防水布手工编织。最令人震撼的是,整套系统的控制中枢,竟是一块嵌入老式收音机外壳的“呼吸芯”模块。

视频最后,阿觉面对镜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老师,你说技术要能活下去。我们现在不让它死,也不让它太快。它转得慢,但我们听得见风说话。”

林正阳将这段视频设为研究院每日晨会的开场片头。没有人鼓掌,但每个人眼中都有光。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清明。林正阳再次回到初心馆,在那面挂满信件的墙前,亲手贴上一张新的照片??岗嘎驿站的牧民们用石头围出一座圆形祭坛,中央竖立着一根金属杆,顶端悬挂着一盏永不熄灭的LED灯。风吹过时,灯体轻微晃动,投射在雪地上的光影,恰好组成“呼吸芯”的核心波形图。

他跪坐在雪地上,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灯座旁。

“阿爸,我回来了。”他低声说,“您当年修的那辆老头乐,现在能带人穿越半个地球。但它最远的一次旅程,是帮一个失语症女孩重新开口叫妈妈。”

风很大,火苗摇曳不止,却始终未灭。

就在这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岗嘎信号”收录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命名为“数字时代的集体冥想实践”。评审词写道:“它证明,最深刻的技术进步,往往源于最朴素的倾听。”

林正阳没有出席授牌仪式。他回到了最初的地方??那个废弃的修车厂。工人们正在装配最后一辆初代“共联号”复刻版。车身漆面斑驳,轮胎磨损严重,驾驶座旁放着一本泛黄的操作手册,扉页上写着:

**“此车已行驶8,923公里,修复137次,拯救生命43条,传递希望无数。它不会退役,因为它从未真正属于任何人。”**

林正阳坐进驾驶座,发动引擎。仪表盘亮起,导航屏幕缓缓浮现一行字:

**“你好,我在。你要去哪儿?”**

他笑了笑,输入目的地:

**“下一个需要光的地方。”**

车子缓缓驶出厂房,身后,朝阳正穿透云层,洒在“初心馆”三个字上。雨水顺着屋檐滴落的节奏,依旧清晰可辨,仿佛大地的心跳,从未停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