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30(第13页)
她还解释了一句,“我族在族地中种植,常需乌肃族提供的牛马帮忙。”
明几许不置可否,转而问道,“乌肃族中可有羊?”
二长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有,羊肉性热,夷族居于深山,食羊肉可抗寒气,乌肃族历来会养有许多羊。”
一旁的绮华终于反应过来,眼神微亮。
“元州需要大量羊毛,乌肃族若愿意售卖羊毛,我可按高价收购,若是他们不用钱财,亦可换他们族中需要的盐、布等物资。”明几许看向二长老,“不知二长老可否帮着牵个线?”
二长老有些犹豫,片刻后才道,“我会同乌肃族带话,至于成与不成,我不能保证。”
“无妨,话带到便可。”明几许应道。
二长老这才松了口气,待瑞宁带着二长老离开后,绮华转向明几许,笑着欠了欠身,“此番多谢王妃相助。”
明几许笑了笑,“不过是几句话的事。”
绮华的问题有了眉目,预存这边,雁萧关却仍焦头烂额。
不过渔村的渔民们倒是一派暖意融融,他们得了种略红的诊脉,又跟着她去山间认识、采集了不少草药,个个脸上带着笑意。
为了表示感谢,青壮们更是特意出海打了满仓的新鲜鱼货,用最肥美的海鱼和虾蟹招待王府一行人。
官修竹勘察地形,准备给渔村新起避风暴房屋的事,也进展顺利,却在临门一脚时受阻。
阻止他的人还是令他负责修建石屋之人。
他刚选定一处地势高、土质结实的山坡,还没派人回赢州城调集建材和工匠,雁萧关便叫住了他,“房屋的事先停一停。”
官修竹不明所以,却见雁萧关望着沼泽方向,“沼泽排水的隐患没解决,事情没决断,若最后渔村上游山地因暗河被淹,在这里建的房屋也是无用功。”
他将沼泽排水与山地隐患的关联同官修竹说了,“既要将沼泽积水排尽,又不能让渔村受损,你可有法子?”
官修竹听完也犯了难,他身为文人,多亏过往长随父亲处理城中事务,来赢州后,帮着瑞宁处理王府和赢州城事务时才能从无差错,可面对这水利隐患与民生安置的两难局面,也是爱莫能助,“王爷的意思是……先暂停建房?”
雁萧关点头,“先让神武军去沼泽那边协助勘察,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排水路径,房屋的事,等沼泽那边确定好了再说。”
渔村百姓们起初并未察觉异常,可时日一久,石屋营建之事始终没有动静,便有人挂心此事,往原本说要动工的地方去看。
没成想,那处只剩两个神武军守着,不见动工。
且渔民们也发现更多士兵往沼泽方向去了,一时间心里开始惴惴不安。
有人忍不住和身边人念叨,“怎么停了?莫非王爷变了主意?”
“不会吧,王爷可是说了,定会给咱们建新石屋的。”
“我看士兵们都去沼泽那边了,莫不是沼泽那边出了什么事耽搁了?”
先前散去的愁云又悄悄爬上众人眉头,大家望着沼泽方向,心里七上八下。风暴季眼看再过几个月就要到了,若是房屋建不起来,他们今年该去哪里避风暴?
坍塌的旧房屋已彻底不能用,悬而未决的等待,比当初房屋坍塌时更让人煎熬。
好在种略红仍日日带着药箱帮村民们换药调理,陆从南也时常带着神武军帮着修补渔船、晾晒渔网,雁萧关和官修竹亦守在渔村附近未曾离开。
想着王爷总不可能骗他们这些渔民,渔民们到底还是压下了心头不安,只当营建房屋的准备工作还没就绪。
可一连几日过去,山坡那边仍旧毫无动静,渔民们终究是坐不住了,他们想问,却不敢去找雁萧关和官修竹,连神武军也不敢靠近。
好在陆从南性子单纯,闲时总爱往孩子堆里扎,倒是让他们得了机会。
这日午后,退潮后的滩涂一片湿润,陆从南正被几个渔村孩子带着在沙滩上捡海货,孩子们赤着脚踩在软泥里,手里提着竹编小篓,时不时举着捡到的海货朝他炫耀。
陆从南收获也不少,看见孩子们的战利品,只嘿嘿一笑,提着小篓冲他们晃了晃,“看看咱们到时谁捡的更多。”
梳着小辫的女孩将小鱼往篓里一丢,看他笑的高兴,想起家里大人的嘱咐,仰脸吞吞吐吐地问,“陆将军,新房屋怎么还不盖呀?阿爹说再等下去风暴季就要来了。”
陆从南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解释道,“没忘呢,王爷正和官大人商量给沼泽排水,同时保证渔村安危,等确定后才能盖结实的屋子。”
说着,他顺手捡起一块被海浪磨得溜圆的青石,望着远处沼泽方向,冷不丁叹了口气,“王爷想保住渔村,沼泽排水的事就难成,要排沼泽水,渔村又怕保不住,哎,沼泽那么大,又不能搬走,可你们渔村那么多人,也不好强让你们搬走,真是难啊。”
他话刚说完,身边孩子便脆生生道,“搬不了呀,阿爷说我们是海民,生在船上,长在海里,大人们不许我们搬走的。”
另一个光脚孩子跟着点头,用袖子抹了把脸上的泥,“我娘也说了,我们的户籍就在船上,就像贝壳长在礁石上,挪不了窝,大人们不容许海民上岸。”
“是啊,我爹爹原本想去城里做工都是不行的,也就是王府修建大城,才让爹爹和叔叔们去做工。”小孩像模像样叹气,“大城建好,以后就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