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5章 应对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周后,政府宣布成立“共感遗产委员会”,邀请陈秉文担任首席顾问。会议上,一名官员提出建议:“既然共感能影响物质世界,不如建立‘公共祈愿系统’,集中民众愿望以改善社会情绪指数。”

“不行。”陈秉文断然拒绝,“一旦许愿成为功能,真诚就会沦为交易。我们不是造神坛,是在守护人心最后一片净土。”

会议不欢而散。但三天后,该提案被悄然撤回,据说是高层内部否决。小林后来偷偷告诉他:“有人看到财政司长夫人在屯门碑前跪了两个小时,回来后就把所有商业开发计划全部压下。”

夏日炎炎,萤火驿站迎来最繁忙的季节。

人们带来的不再仅仅是哀思,还有喜悦、歉意、未完成的约定。一位新婚丈夫录下誓词:“妈,我娶妻了,你当年绣的鸳鸯被面,我特意铺在新房床上。”;一名退役老兵带来一枚勋章:“老班长,越南丛林里的蚂蟥我都扛住了,可你怎么就撑不过化疗呢?”;甚至有个五岁男孩踮脚递上一颗融化的巧克力:“给天堂的弟弟尝尝,姐姐说你喜欢甜的。”

每一段录音都被妥善封存,每个故事都在共感云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然而,暗处的敌人并未罢休。

八月中旬,某国际科技峰会直播中,一名自称“认知自由联盟”的代表公开演示“反共感人造灵音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百万条真实共感录音,结合心理画像模型,生成逼真的亡者语音,并现场播放一段“父亲”对儿子的鼓励话语。全场哗然,掌声雷动。

陈秉文当场离席。

回到驿站,他立即召集团队启动“心墙计划”??在共感云外围构建情感防火墙,利用人工智能识别虚假情感模式。但问题在于:机器如何分辨真心与模仿?眼泪是否也能伪造?

争论持续三天未果。直到小满提出一个近乎天真却致命的问题:“如果连悲伤都能被复制,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答案很快浮现:**动作惯性。**

人类的情感表达总有细微的生理残留??说话时无意识的小动作、呼吸间的停顿节奏、嘴角上扬的毫秒差异。这些无法被算法完全复现的“生命褶皱”,成了最后的防线。

技术组连夜开发出“微震感知模块”,通过分析录音时喉部肌肉震颤、指尖触碰设备的压力变化等生物信号,判断发言者是否处于真实情感状态。任何缺乏身体诚实性的信息,都将被自动拦截。

新系统上线首日,便拦下三十七条疑似伪造录音,其中包括两条来自海外政要的“亡母寄语”,事后查证确为公关团队策划的心理操控项目。

舆论再次沸腾。支持者称其为“灵魂的安检”,反对者则怒斥“垄断悲痛的权利”。

压力达到顶点时,陈秉文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他开放共感云核心算法源代码,全球共享。

“真正的防御不在技术壁垒,而在人心。”他在声明中写道,“如果有一天,我们宁愿选择冰冷的真实,也不接受温暖的谎言,那才是文明的进步。”

此举震动世界。数十个国家相继跟进,开放本国情感数据库接口,共建“全球共感真相网络”。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讲话:“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心灵的诚实当作共同财富来守护。”

秋风吹起,落叶纷飞。

萤火驿站门前那棵挂鞋的树,今夜格外明亮。红绳上的旧布鞋不知何时已被编织进树皮,化作天然纹路,而整棵树的光晕呈现出淡淡的茉莉花香色泽。

小满站在树下,仰头望着,忽然轻声说:“奶奶,我学会煮双皮奶了。虽然第一次糊了锅,但阿文说,有妈妈的味道。”

话音刚落,一片叶子悠悠飘落掌心,叶脉浮现两字:**“真乖”**。

她笑了,眼角有泪。

与此同时,远在深圳的一间病房里,一位弥留之际的老妇人忽然睁开眼,对守候的女儿说:“刚才……好像听见满妹叫我。”

女儿愣住,随即泣不成声。她知道,母亲从未见过小满,甚至连陈秉文的名字都没听过。

这一幕被病房监控记录下来,后经医学专家研究,列为“跨地域情感遥感案例”,编号M-931。

冬天的第一场雨来得悄无声息。

陈秉文照例在登记簿上誊抄今日留言:

>“爸,我把摩托车卖了,买了辆自行车送外卖。你说骑太快容易摔,我现在慢慢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