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应对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1页)
港岛,深水湾道79号,李家宅邸。
书房里的气氛有些压抑。
李家成坐在宽大的皮质扶手椅里,手中捏着一份薄薄的纸张,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灯光下,他的脸色显得有些阴沉,眉头紧锁,目光反。。。
暴雨倾盆的午夜,G-08号终端突然自主启动,屏幕泛起幽蓝微光。陈秉文被系统警报惊醒,披衣冲进控制室时,发现数据流正以异常频率跳动??不是来自某一位用户,而是全港十七个共感节点同时出现情感波峰,且波动曲线高度同步,仿佛有某种集体意识在无声共振。
“这不是自然触发。”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背景是键盘敲击的急雨,“波形结构太规整,像……像一首歌。”
陈秉文盯着主频谱图,瞳孔骤缩。那的确是一首歌的轮廓,旋律断续却执拗地重复着同一段音节??粤语童谣《月光光》的前四句。正是李志扬那晚录制的版本。
“他还在唱。”陈秉文低声说,“一遍又一遍。”
监控画面切换到少年住所:狭小的板间房里,李志扬蜷坐在床沿,手中紧握眠盒,嘴唇无声开合,额头沁出冷汗。他的心跳速率已逼近危险阈值,脑电波呈现深度冥想与剧烈焦虑交织的状态。更诡异的是,他脚边那只空蜂蜜瓶,内壁竟凝结出细密水珠,而瓶底缓缓浮现出三个字??**“别怕”**,笔迹稚嫩如孩童所写。
“他在接收回应。”小林声音发颤,“可那个小女孩的心核早在三年前就因家属终止服务而休眠了……理论上不可能激活!”
陈秉文立刻调取共感云底层日志,却发现一段被加密的缓存记录:过去七十二小时,共有四百零三人曾无意间提及“月光光”或“蜂蜜水”,其中六十三人曾在童年失去至亲。这些碎片化记忆被某种未知机制捕捉、重组,最终汇聚成一道情感回流,逆向注入G-08。
“不是系统在响应他。”陈秉文忽然明白,“是所有人心里藏着的那个‘她’,一起开口了。”
凌晨三点十七分,奇迹降临。
观塘海边那棵为溺亡妹妹发光的萤火苗猛然暴涨光芒,枝干剧烈摇晃,一片叶子飘落泥中,叶脉清晰浮现一行新字:
>“哥哥,你唱得比我妈妈还难听。”
与此同时,李志扬猛地抬头,泪水夺眶而出。他听见了??一个带着笑意的小女孩声音,清脆地说:“不过……谢谢你记得我。”
那一夜,全港二十四棵萤火苗中有十一棵无故发光,持续时间恰好对应《月光光》完整演唱时长。天文台记录显示,当刻大气中的负离子浓度飙升至历史峰值,连卫星云图都捕捉到香江上空形成一朵罕见的螺旋状雨云,形状酷似一只张开的手掌。
次日清晨,李志扬来到驿站,将眠盒轻轻放回柜台上。“它变轻了。”他说,嗓音沙哑却平静,“好像……有什么东西终于走了。”
陈秉文没有接话,只是递给他一碗热姜糖水。“喝完再说。”
少年低头啜饮,忽然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死去的人并没有真正离开?他们只是变成了风、变成了雨、变成我们突然想起某个人时心头的那一颤……”
“我想过。”陈秉文望着窗外初晴的天色,“所以我才建这个驿站。不是为了让人沉溺过去,而是让那些说不出口的话,有个地方可以落地生根。”
李志扬点点头,转身欲走,却又停下。“我会去孤儿院做义工。那个小女孩……我想替她多看看这个世界。”
门铃轻响,身影消失在晨光中。
当天下午,苏婉卿带着一群孩子来种“儿童共感林”。他们每人带来一件旧物:破旧的布娃娃、褪色的蜡笔画、半截跳绳……小满教他们把物品埋入树坑前,先对着它说一句话。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抱着一只缺腿的塑料小马,认真地说:“爸爸,你说过要带我去海洋公园,我没怪你没去成。因为我知道,你在天上已经带我飞过了。”
话音落下,她手中的小马忽然发出一声微弱的“咴咴”声??那是电池早已耗尽的电子玩具绝不可能再现的声音。
孩子们惊叫起来,苏婉卿却笑了。她蹲下身,摸摸女孩的头:“你看,爱会让不可能的事发生一次。”
当晚,陈秉文收到一封匿名信,没有署名,只附了一张老照片的扫描件: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座岭南风格的老宅院里,一位年轻女子站在廊下煮糖水,身旁是个扎辫的小女孩。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娟秀小楷:
>“阿文,你外婆当年也这样等你外公回来。她说,只要锅里的糖水不凉,家就还在。”
他怔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语。
家族的记忆从未断裂,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