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 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基本数据(第3页)
由图25可知,无论汉语水平高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朋友推荐是他们选择中国电影的主要依据。电视广告和网上预告片是受访者选择中国电影的次重要依据。
图26不同汉语水平的受访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的评分
由图26可知,不懂汉语的受访者最喜欢功夫片和动作片。能够理解简单汉语词汇的受访者最喜欢动作片、功夫片和喜剧片。能够使用汉语做一般交流和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最喜欢动作片、功夫片和历史战争片。不懂汉语的受访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的平均评分是4。99分。能够理解简单汉语词汇的受访者平均评分是5。54,能够使用汉语做一般交流的受访者的平均评分是5。85分,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的平均评分是5。90分。汉语水平越高,受访者对中国电影的评分越高。
图27汉语水平对功夫电影元素的认同度影响对比(最多选三项)
由图27可知,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选择电影场景、中国导演、中国演员、剪辑特色的比例高于其他受访者。能够使用汉语一般交流的受访者选择故事情节、功夫效果的比例高于其他受访者。能够理解简单汉语词汇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建筑、中国音乐的比例高于其他受访者。不懂汉语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哲学、中国服装的比例高于其他受访者。随着汉语能力的提高,受访者对中国电影元素的兴趣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
图28功夫电影对汉语水平不同的受访者产生的影响对比(最多选三项)
由图28可知,不懂汉语和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受功夫电影影响最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而掌握简单词汇的受访者最想学功夫。能够用汉语进行一般交流的受访者最希望学汉语和到中国旅游。
图29汉语水平对中国电影影响中国形象的状况对比(最多选三项)
由图29可知,不懂汉语的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后比其他受访者更容易认为中国人贫穷。掌握简单汉语词汇的受访者认同中国是现代国家、中国是神秘国家。能够使用汉语进行一般交流的受访者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文化有突出的特色、中国人友好。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选择各个选项的比例比较平均。
图30汉语水平对中国电影节的了解程度对比(最多选三项)
由图30可知,随着受访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受访者对中国电影节的了解都有所提高。
图31汉语水平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认知对比(最多选三项)
由图31可知,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中约16%表示没看过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远远低于其他各组的比例。表示看过很多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受访者中,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比例最高。熟练掌握汉语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有独特性、不枯燥。
4。分析通过互联网观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的特点
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主要通过网络观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的特点,可以对这部分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图32选择不同观看渠道的受访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的评分
由图32可知,无论通过哪种途径观看中国电影,动作片、功夫片、历史战争片和喜剧片都是受访者最喜欢的类型。选择电影院和免费网站观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的评分高于选择影碟、电视、付费网站的受访者。
图33网络对观看中国电影数量的影响(单选)
由图33可知,选择网络为主要观看渠道的受访者看过1部以上中国电影的达83%,高于77%的平均水平。各段比例也都高于平均水平。可知,选择网络观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观看数量普遍较多。
图34网络对受访者选择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多选三项)
由图34可知,最能够打动选择网络作为主要观看渠道的受访者的是网上预告片,其次是朋友推荐。电影杂志对以网络作为主要观看渠道的受访者影响高于电视媒体。
图35网络对功夫电影元素的认同度影响(最多选三项)
由图35可知,以网络作为主要观看渠道的受访者最在意功夫电影的武打效果,远远高于其他元素。故事情节、中国哲学、电影场景、中国演员是受访者选择功夫片的次重要因素。
图36网络对受访者了解中国电影节程度的影响(最多选三项)
由图36可知,在以网络为主要观看渠道的受访者中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知名度最高,其次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节的知名度总体较低,说明中国电影节在网络上并没有引起特别多的注意。
图37网络对受访者观看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影响(最多选三项)
由图37可知,以网络作为主要观看渠道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具有独特性,与其他媒体反映的中国人生活不同。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评价比较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