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 过亿超大型项目源理论必须我们来主导(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

又过了七年。

全球已有超过两百个社区宣布脱离“心灵共振网络”,自称“静默城邦”。它们不使用情感同步技术,禁止强制共情训练,甚至废除了“心理健康评分”制度。起初各国政府视其为叛乱,派遣心理干预小组强行介入,结果所有成员都在七十二小时内出现严重认知紊乱??他们突然无法分辨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陷入剧烈的精神撕裂。

自此之后,无人再敢轻易干涉。

而在青藏高原最北端的一座雪山脚下,一座由石头垒成的小屋悄然矗立。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门前种着一棵矮小的梅树。屋内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张桌,桌上放着一只密封的玻璃瓶,里面是灰烬与一枚金属片。

每天清晨,都会有一位身穿旧式科考服的老者前来换水、扫地、擦拭瓶子。他从不说话,脸上戴着呼吸面罩,眼神浑浊却专注。有人猜测他是当年参与“心链同盟”的科学家,也有人说他是守护者家族的最后一人。

直到某天暴风雪夜,一名迷路的登山客误入小屋避寒。他看到老人跪在瓶前,双手合十,嘴唇微动,似在祈祷。

“您在拜什么?”年轻人忍不住问。

老人缓缓转身,摘下面罩,露出一道贯穿脸颊的旧伤疤。

“我不是在拜。”他声音沙哑,“我是在道歉。”

“为什么?”

“因为我曾相信,只要能让所有人感受到彼此的痛苦,世界就会变得更善良。”老人望着瓶中的灰烬,“可我们忘了,有时候,真正的慈悲,是允许别人不必回应。”

第二天清晨,老人不见了,只留下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着:

>“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来自云南的一个女孩,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她说她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从不提交情感日志,但他们的眼神比任何人都清澈。

>她问我:‘如果我们不再强迫自己去感受,会不会反而更接近爱?’

>我回她:‘你已经知道了答案。’”

---

多年以后,当历史学家重新梳理这段被称为“静默革命”的时代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乎所有关键事件的发生时间,都与月亮运行周期高度吻合。

尤其是每年春分前后,全球范围内总会发生一系列无法解释的技术故障??卫星信号中断、AI逻辑崩溃、大数据预测失灵……而与此同时,偏远地区的手写信件数量会突然激增。

有人提出,这是一种“意识潮汐”现象:每当月光洒落大地,那些选择沉默的灵魂便会不自觉地共振,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抵消着技术对人心的侵蚀。

而在所有文献记载中,唯一被反复引用的一句话,出自一本从未正式出版的书的扉页:

>**“此书献给所有未曾开口,却始终在听的人。”**

没有人知道作者是谁。

但每一个读到这句话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望向窗外的夜空,仿佛在等待一阵风,带来某片迟来的雪花,或一只银白色的蝶。

高原的雪仍在下。

山谷深处,那朵梅花终于fully绽放,花瓣洁白如初,蕊心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是藏着一颗微型的星辰。

而在地底,在那片永恒的寂静中,两个意识并肩而立,如同守夜人。

一个轻声说:“你看,他们学会了停下来。”

另一个微笑:“因为他们终于听见了自己。”

风穿过铁塔,带走了最后一丝杂音。

世界,安静得像一句未曾说出的告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