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070(第18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白虎心是根治所需。”霍元晦从药囊取出银针,“但若只是续命……”他故意拖长尾音,看着孟栎白瞬间绷直的脊背。

“是有办法的。”

玖瑶忽然笑出声来,眼角泪珠滚落。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如此渴望活着,为了这个固执抱着她的傻子。

“扶稳她。”霍元晦将银针递给裴霜。针尖在夕阳下划出流光,随着裴霜手腕翻飞,玖瑶后背很快布满银针。

待最后一针落下,裴霜额间已沁出细密汗珠。

玖瑶吐出许多黑血,面色却渐渐红润起来。她惊讶地发现,那些如附骨之疽的疼痛正在消退。

元晦用袖角轻拭裴霜额角,声音柔得不像话:“还有力气骑马吗?”他们今天必须赶到庭阳镇。

“有啊,当我是你这种弱书生?”她骄傲道。

霍元晦:“此番除毒,可保她十年无虞。”

有十年的时间让他们寻找白虎心,已是恩赐。孟栎白与玖瑶拜谢他们。

话虽如此,启程时她还是被霍元晦拽上了同一匹马。那人振振有词:“省得你半路睡着摔断脖子。”

爬上马,裴霜小声道:“所以百两黄金,是医药费?”

霍元晦淡笑不语。

暮色中,孟栎白执意相送。直到看见庭阳镇城门口方扬曹虎举着的火把,他才勒马回返。

霍元晦望着远去的身影,忽然觉得肩头一沉,某个嘴硬的丫头终究是睡着了。他小心翼翼调整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些。

月光下,裴霜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两弯浅影,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通州府。

曹虎抹了把额头的汗,望着城门上“通州府”三个鎏金大字长舒一口气:“总算是赶在期限前到了。”他环顾四周,不由惊叹,“这通州府比南江府还要热闹三分!”

作为漕运枢纽,通州府的运河码头上桅杆如林,漕船往来不绝。沿河而建的仓场衙门前,扛包的苦力排成长龙,将江南来的漕粮一袋袋运进粮仓。街道上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各色口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且靠近盛京,过往客商众多,怎会不繁华?

方扬抬头看了看日头:“时辰尚早,不如先找地方填饱肚子?”

“正合我意!”裴霜眼睛一亮。

三人不约而同望向最热闹的那座三层酒楼。朱漆大门前车马盈门,二楼窗口飘出的香气勾得人食指大动。

霍元晦却轻咳一声:“正的地道美味,往往藏在寻常巷陌。需得有慧眼方能找寻到。”他一副美食行家的模样,面不改色忽悠道。

裴霜毫不留情揭穿:“是银子不够了吧?”

霍元晦挑眉:“那要怪谁?也不知是谁沿途见着什么新奇玩意都要买,马都快驮不动了。”

裴霜顿时语塞,假装咳嗽两声:“其实也没必要非要去大酒楼,小巷野味也很好,很好。”

方扬和曹虎忍笑低头,肩膀不住抖动。

众人拐进一条清幽的巷子。巷口立着座青砖黛瓦的书院,朗朗读书声随风传来。书院对面是家不起眼的小饭馆,里头坐着不少身着儒衫的学子。

能开在书院对面的饭馆想必有几分本事,几人一合计,就打算在这儿吃了。

方扬不仅鼻子好使,也很会吃,早打听好了通州的特色菜,熟练地点着:爆炒腰花要大火快炒,风味茄子需用本地紫皮茄,奶汤蒲菜定要取运河新采的嫩蒲菜。

他们挑了个二楼靠窗的位置,从窗户看出去,正好能看到书院的名字。

裴霜倚窗远眺,忽然指着书院匾额道:“北乡书院,这名字有些耳熟。”

霍元晦凝视着匾额上的北乡书院四个大字,目光渐渐变得深远。

他缓缓道出这座书院的来历:“北乡书院是三十年前道远先生捐资所建。建平二十五年发生过一桩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当年科场黑暗,写出锦绣文章的考生名落孙山,目不识丁之辈却金榜题名。直到一个名叫彭原的考生冒死敲击登闻鼓告状,这桩涉及替考、买官、换卷的惊天大案才得以昭雪。”

“道远先生奉旨查办此案时,发现了更多被迫害的考生。此案终究大白于天下,但有些考生被迫害太过,身有残缺,无法再入朝为官。”

“于是他就出资建造了一座书院,让这些落难考生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干,把自己的学识传下去。”

“此举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善之举。”裴霜赞道,“只是为何不直接以道远为名?”

霍元晦:“道远先生,自号北乡老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