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37次对话他问我 你今天死过几次(第1页)
姜乐悠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那片深红色的蔷薇花瓣,被李循用透明胶带小心翼翼地贴在了笔记本的扉页上。
它像一个图腾,证明着他并非孤军奋战。
但盟友的确认只是第一步。如何与一个记忆混乱的老人进行有效沟通,是摆在面前更现实的难题。陈伯的阿尔兹海默症像一把不规则的锁,而李循必须在无数次重置中,找到那把唯一的钥匙。
第一次接触尝试(循环第108次):
上午九点,李循敲响了陈伯的家门。老人开门,眼神警惕而陌生。
“你找谁?”
“陈伯,是我,对楼的小李。关于昨天广告牌……”
“什么广告牌?我不认识你。”门被“砰”地关上。
第二次尝试(循环第109次):
李循换了个说法:“陈伯,我是街道办的,来做个调查……”
陈伯倒是让他进了屋,但全程絮絮叨叨着二十年前的旧案,对李循任何关于“循环”、“凶手”的试探都毫无反应。
第三次……第十次……
李循像一个人肉测谎仪,不断调整着开场白、时间点和对话内容。他记录下陈伯每一次清醒的瞬间,哪怕只有几秒钟。
笔记本上增加了新的数据:
【陈伯清醒触发点1:上午10:15-10:20(浇花后)】
【触发点2:下午3:00左右(听到特定老式收音机播报声时)】
【关键词触发:“刑侦”、“现场”、“证据链”】
第十八次循环。
下午三点整,李循准时敲响陈伯的房门。屋内传来咿咿呀呀的戏曲声。
门开了。陈伯看着他,眼神不再是前几十次的浑浊,而是带着一种锐利的审视。
“你来了。”他侧身让开,“今天的时间不多。”
李循心中一震,强压激动,快步走进。
房间整洁得过分,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药草的味道。最显眼的是靠墙的一整面书柜,塞满了泛黄的刑侦档案和犯罪心理学书籍。
“陈伯,您知道循环?”
“知道一点。”陈伯坐在藤椅上,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我这里,像坏掉的录像带。大部分时间是雪花,但偶尔,会闪过几帧清晰的画面。”
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你的‘信号’很强,小子。尤其是那三个字,‘救救我’,血淋淋的,想看不见都难。”
“我们都被困在同一天,有一伙专业的匪徒……”
“我知道他们。”陈伯打断他,眼神锐利如鹰,“三个核心。开车的,手很稳,习惯内八字走路,左撇子。放冷枪的,喜欢制高点,但耐心不足,抽烟频率很高。还有那个领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