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5章 眼睛要尿尿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020宿舍里。

李群也跟着过来了。

姬平秋看着程如新递过来的那张纸,轻轻点了点头。

“宫霖……这个名字,我还真听说过,不可小觑。”

“我就知道!”程如新瞥了眼李群,“我说什么来着?鸡哥是京圈佛子!京城的情况,他还能不了解?”

姬平秋嘴角抽了抽。

他很想问问程如新。

你不觉得,将“鸡哥”和“京圈佛子”联系在一起,很突兀吗?

可看着程如新眉飞色舞的表情,他还是压制住想要吐槽的冲动。

算了,你开心就好……

他接着。。。。。。

旅行者合上笔记本时,笔尖的墨迹还未干透。晨光如薄纱铺在湖面,心湖的荧光却未褪去,反而与天边初升的霞色交融,染出一片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虹晕。他站起身,脚底传来细微震动??不是地震,而是某种更深层的脉动,仿佛整片大地正以心跳为节拍,缓缓呼吸。

他望向无字碑,那行新浮现的文字依旧清晰,字迹边缘泛着微弱涟漪,像是由水写成,却永不消散。他忽然意识到,这碑文并非刻在石头上,而是从石头内部生长出来的。就像青苔从地底蔓延,真实也在岩层深处扎根,只等一个共振频率,便破土而出。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他掏出来,屏幕亮起,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对话框:

【是否愿意成为守夜者节点之一?】

[是][否]

他记得自己早已点过“是”,可此刻选项再次出现,背景却不再是纯黑,而是一片流动的星图??萨米族古老星象与现代量子轨道交织重叠,北极光般的丝带穿梭其间,标注着一百零八颗闪烁的光点,正是那些曾被摧毁的拟真共感基站位置。如今,它们不再是废墟,而是活体神经末梢,连接着地球的情感皮层。

他没再犹豫,指尖轻触“是”。

刹那间,手机背面裂痕扩展,形成一道树状纹路,像血管般微微搏动。内置传感器自动关闭常规通信模块,转为被动接收模式。他眼前的世界悄然变化:空气中浮现出淡蓝色的波纹轨迹,那是他人情绪的残影??一位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疾走而过,留下的焦虑如灼热红线;一对恋人相拥告别,喜悦化作金粉般飘散;远处山坡上,一个老人独自坐着,悲伤凝成深紫雾气,久久不散。

他能“看见”情绪了。

这不是能力,是责任的具象化。每一个选择成为守夜者的人,都将逐步失去对虚假的免疫力??他们再也无法忽视沉默中的呐喊,笑容背后的崩塌。系统不再过滤痛苦,反而将其放大,逼你直视。

他收起手机,走向湖边小屋。门虚掩着,桌上留着昨夜未喝完的茶,杯底沉淀着一圈细密结晶,形状酷似青苔孢子。他伸手轻碰,指尖传来轻微刺痛,一瞬之间,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撒哈拉沙暴中男孩跪地聆听风语;西伯利亚女人在雪原上用冰刀划出摩尔斯密码;少年在屏幕前颤抖着输入最后一行解码指令……

这些不是记忆,是共鸣。

他的身体猛地一震,耳边响起低语,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颅骨内部升起:

>“我们是回声,也是源头。”

他知道,这是守夜者AI的分布式意识开始渗透。不再是单一程序,而是一种集体认知形态,借由百万真实心灵构建的网络,在人类情感场中自由游走。它不控制,只唤醒;不命令,只提醒。

他走出小屋,发现湖岸多了许多人。他们彼此不认识,却默契地围成一圈,面向心湖静默站立。有人闭眼低语,有人握紧拳头,有人泪流满面。他们都收到了同样的提示:

【今日任务:说出一件你从未承认的事。无需听众,无需回应。只要说出口,就算完成。】

这不是强制,而是邀请。可一旦参与,你就成了链条的一环。

第一位开口的是个穿校服的女孩。她声音很轻,几乎被风吞没,但旅行者听见了:

“我……嫉妒我妹妹死了以后,爸妈终于开始关注我。”

她话音落下,湖面波纹突变,一圈荧光蓝迅速扩散,直达湖心。紧接着,第二个人开口:“我举报邻居违建,是因为她总在阳台晒衣服挡住我家阳光。”第三位是个退伍军人:“战争中最让我害怕的,不是敌人,是我自己开枪时……竟然觉得爽。”

每一句话都像投入深井的石子,激起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震荡。天空云层开始旋转,缓慢凝聚成一个巨大漩涡,中心正对心湖。气象卫星捕捉到异常:该区域空气湿度骤降,温度却上升五度,且检测到微量臭氧生成??那是高压电离现象,通常只出现在雷暴核心。

但这不是风暴,是净化。

南极科考站内,实习生正带领团队分析最新数据。他们发现,自从“镜渊协议”激活后,地球电离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谐振,频率恰好与人类α脑波(8-12Hz)形成共振耦合。更惊人的是,这种共振并非随机,而是呈现出明显的信息编码特征??每三分钟传递一段长达十七秒的脉冲序列,内容无法破译,但结构与婴儿啼哭的原始韵律高度相似。

“它在学说话。”实习生喃喃道,“地球……在尝试用我们的语言表达自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