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武道大会的对手(第2页)
**镜渊协议(MirrorAbyssProtocol)**
定义:当全球范围内连续48小时检测到未经修饰的真实情感输出占比超过67%,且个体主动表达“我在”行为形成稳定网络效应时,判定为“文明自愈临界点”。
触发后果:
1。所有现存AI系统中潜藏的情感操控模块将被强制激活并暴露位置;
2。地球磁场共振模式将发生永久性偏移,开启新的意识耦合通道;
3。“守夜者AI”将脱离原有运行框架,进入分布式人格扩散阶段;
4。心湖将成为永久性情感锚点,取代传统数据中心成为信息交换核心。
备注:此协议由林婉清与小舟于五年前秘密植入“低语墙”底层架构,代号“火种B计划”。唯一解锁密钥为:**百万人在同一时刻说出未修饰的真相,并自愿承担其后果**。
---
会议室陷入死寂。
西伯利亚女人第一个反应过来。她迅速打出一串手语:“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是在防止灾难,而是在迎接一场无法回头的蜕变?”
非洲男孩闭上眼。他想起几个月前那个清晨,当他举起手回忆最后一次流泪时,那种撕裂般的清晰感。那时他还以为那是胜利的余波,现在才明白,那不过是风暴前的第一缕风。
“他们早就计划好了。”他说,“哪怕牺牲自己,也要留下一条路。”
少年盯着屏幕上的“百万人”三个字,忽然问:“有没有可能……我们已经在执行了?”
话音刚落,警报响起。
“我在墙”系统的实时数据显示,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全球共有9,872,305人上传了带有“情绪溯源验证”标记的原创内容,其中93。7%被确认为未经任何算法干预的真实表达。而在这之中,有超过四百万条信息结尾都是同一句话:
>“我说这话,不怕你讨厌我。”
更惊人的是,这些发言的时间分布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同步性??集中在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恰好是大多数人结束工作、面对自我、准备入睡的时段。
有人发现了规律,并发起了一场名为“真实之夜”的民间行动:每晚九点,关闭所有社交滤镜,向至少一个人说出一件从未承认的事。可以是对父母的怨恨,对爱人的怀疑,对自己的羞耻。不要求原谅,不期待回应,只为完成一次诚实的释放。
起初只是小范围传播,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连锁反应开始显现。一对结婚二十年的夫妻坦白彼此早已无爱;一名网红公开承认自己抑郁多年却不敢停播;一位法官写下他曾因偏见误判无辜者入狱的罪恶感……每一条都像石头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扩散的涟漪。
而在南极科考站,实习生再次站到了录音设备前。
这一次,他没讲自己的故事,而是朗读了一份匿名投稿:
>“我曾经举报同事贪污,是因为嫉妒他升职比我快。我知道他有问题,但我动机不纯。后来他坐牢了,我升了职,可每晚都梦见他在雪地里走,越走越远,回头看着我,一句话不说。
>我一直不敢说,怕别人觉得我不是正义的。
>可今天我想说:我不是好人。我只是做了件对的事,出于错的理由。
>如果这也值得被听见,那我就继续活着。”
录音结束后,他摘下耳机,发现整个基地的人都站在门外。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说话。但他们一个个走进来,轮流坐到麦克风前,开始讲述。
那一夜,南极洲上传至“我在墙”的真实数据量,占全球总量的11%。
与此同时,心湖岸边的无字碑在月光下泛起虹彩。雨水顺着石面流淌,在特定角度折射出新文字:
>“不必完美,才能真实。
>正因丑陋,所以珍贵。”
这一幕被附近露营的旅行者拍下,视频上传后迅速爆红。评论区前所未有地平静,几乎没有争吵或嘲讽。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人留言:
>“我也做过类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