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格的界定(第1页)
第三章人格的界定
第一节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例如,“他具有健全的人格”,“他的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勤劳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人格”……这些人格词汇包含了多重含义,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有道德意义上的人格,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这说明人格不是心理学的专有名词。
在没有了解心理学对人格的科学定义之前,很多人对人格都有一个直觉的理解,但准确、规范地定义这一多重复杂的词确实是相当困难的。
一、人格的词源
心理学中的“人格”一词是由Personality翻译过来的,但实际上,Personality原意是由拉丁文persona一词引申出来的(Hergenhahn,1990,p。2)。Persona是古希腊演员所戴的面具,面具(mask)反映了不同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一个演员所表现的行为要与他(她)所扮演的角色相称。面具规定或限制了演员的行为。观众从演员的面具上就可以知道他所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天使还是恶魔?通过角色就能了解并预测他的行为。所以,面具代表了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例如,天使是仁慈、善良、助人的,有其特有的行为模式,并使人们从他的行为中,看到他那仁慈、善良和助人的特征。同样,魔鬼也会使人从他的行为中看到他那凶恶、残暴的特质。面具反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京剧中的红脸代表忠义,白脸表示奸孽,黑脸表示刚强。不过利伯特(Libert,1998)指出:虽然personality这个词是源于persona,我们今日所用的人格概念是在18世纪才出现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我们所要探讨的人格,并不是一个人戴了某个面具后的角色,而是在其卸下面具后的真人,也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这其中包含了两层内容: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这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就说明了人格的表里统一性。
上述仅仅是对人格概念的一种形象化理解。那么,科学的心理学是如何来界定人格的呢?
二、人格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对人格的科学定义始终没有达到一统天下的局面。阿尔波特(G·ort,1937)在其《人格》(Personality,1937,pp。43-46)一书中,从文献中收集了近50条人格定义,并将它们归为6类:
(一)集合式定义
在集合式定义(Omion)中,常罗列出一些人格成分,人格被描述为这些元素的集合。其中最典型的总和式定义是普林斯(Prince,M。)的人格描述:“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二)整合式和完形式定义
整合式和完形式定义(figurationalaivedefinitions)的特点是强调人格为个体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如麦考迪(MacCurdy,J。T。):“多种模式(兴趣)的一个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体倾向。”
(三)层次性定义
层次性定义(Hierarchiitions)的特点是将人格分为若干层次或等级,越是上层的结构越具有整合的作用。典型的定义是詹姆士(James,W。)对自我的界定,他认为自我是内在的人格,第一层次是物质的自我,包括身体、财产、家庭、喜欢的朋友;第二层次是社会的自我,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特征;第三层次是精神的自我,对人具有协调统一的功能;第四层次是纯粹的自我,即自我的认识者,这是自我的最高成分。
(四)适应性定义
适应性定义(Definitionsintermsofadjustment)强调适应性功能。如肯卜夫(Kempf,E。J。,1921):“人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五)个别性定义
个别性定义(Definitionsintermsofdistiness)的特征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如米歇尔(Mischel,W。,1986,p。4):“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