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理论观点(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个人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态度,比如对一部电影脚本、同伴的衣着、一座城市、一个具体事件、一个具体的人等等。一种态度可能和多种情操相联系,比如对妻子的态度可能和家庭情操、宗教情操、事业情操等相关。同理,一种情操也可以产生多种态度,比如由国家情操衍生而来对自己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态度。最后,情操和能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一种情操可以和多种能相关,一种能也可以表现在多种情操之中。例如,对妻子的情操可能和性、合群、保护、自信的能有关;而自信这种能可以表现在对妻子、事业、国家、政党的情操之中。

从动力格状的概念可以看出,卡特尔试图说明人类行为与人格的复杂性。虽然重视了情操和态度等环境形成的动力根源特质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但卡特尔还是将情操和态度的根源归结为能这种动力的体质的根源特质,本质上,卡特尔的观点与麦独孤及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并无二致,只是在方法论上,卡特尔更强调科学测量与统计分析技术的重要性,在实践分析中,更注重环境形成的动力特质的作用而已。

四、人格成因

(一)学习因素

与大多数理论家一样,卡特尔相信人格的发展是动机和学习的函数。知觉和行为能力方面的许多变化都与动机有关。学习使这种变化以某种形式满足了能,也就是说,情操和态度的发展与学习有关。

卡特尔认为有三种类型的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学习和统合学习(iivelearning)。卡特尔认为,经典性的和工具性的条件反射对人格发展是不重要的,因为它们只是对一种刺激作出一种反应。他认为第三种学习——他称之为统合学习或人格学习(personalitylearning)是更为重要的。在卡特尔看来,学习过程由于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因此不能划分为各种条件反射,而且,学习对一个人的整个特质群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当学会某些东西时,它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了整个人格结构,因此叫做“结构学习”(structuredlearning),表示在学习发生之前存在一种人格结构,在学习发生之后存在另一种人格结构。

统合学习是怎样进行的?卡特尔用动力格状(dynamiclattice)来说明统合学习的机制。动力格状是指各人格结构间的关系,如态度、情操和能有错综复杂的关联,一种态度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情操,不同的态度也可以对应于一种情操;同理,情操又与能发生着不同的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力交叉网络,这就是动力格状。如果一种能没得到满足,就会出现许多种可能的调整。一个人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因经验而改变,这就发生了统合学习。

(二)社会文化

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作用,卡特尔是用团体意识来表述的。他认为由于人的许多行为是由团体交往所决定的,因此,要准确地把握一个人的人格就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个体所属的团体特征。团体意识(syntality)一词概括了某一团体的特质群结构,如,学校、职业、民族、国家等团体的特质群。因此,不同团体所具备的特色特质群,可以说明社会文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卡特尔以研究个体的同样方法研究团体,他们用了72个变量来评价40个国家。所有的测量都用相关计算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个国家之间的主要区别可用下列4个因素解释:因素1是文明富裕——狭窄贫困,因素2是强有力的秩序——不适当的僵化,因素3是文化压制和复杂性——直接的本能表达,因素4是范围。

比肖夫(Bischof,1983)曾概括了卡特尔在团体意识研究中的几个结论性特点:

1。各种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显然存在差异,晶体智力在学校系统的文化方面可能较少变化。

2。在对夏威夷儿童(其中约有一半是日本移民)的研究中,卡特尔发现美国和日本移民的儿童存在基础人格因素的共性或一致性。

3。其他资料表明美国居民比其他国家居民有较低的情绪分数。

4。比较美国和英国的大学生,美国学生焦虑水平显著较高,美国大学生看来比英国大学生更为外向。英国学生比美国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自我力量,美国学生比英国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超自我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学生比英国学生情绪更敏感,更激进,英国学生看来更少焦虑和更保守。

5。发现不管是大团体或小团体,在一些试验以后,再提供一些工作,不管需不需要领导,他们总是决定选一个领导。卡特尔所关心的不是他们怎样或什么时候选一个领导,而是发现在他研究的团体中选择领导的方法很差。

因此,影响人的团体也有特质结构,这些特质群可用因素分析得出,一旦找出团体和国家的特质,就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比较与分析,这类研究也是卡特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三)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卡特尔既注视环境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也看重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他认为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他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他创造了一种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方法叫做多重抽象变异数分析法(multipleabstraalysismethod)。多重抽象变异数分析法是通过人格测量所获得的数据,来确定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在每一个特质中各自所占的比率。卡特尔发现,遗传对智力特质的影响大约占80%,而就整个人格来讲,三分之一取决于遗传,三分之二决定于环境。由此他提出了生物社会性均数的强制性原则(principleoftothebioso),这一原则说明的是遗传造成的差异与环境造成的人格差异呈负相关,即社会环境对先天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是使个体趋向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例如,对于一个极为外向的人,社会环境会调整他表现得略微内敛些;对于那些极为内向的人们,社会环境会鼓励他们勇于展现自己。总之,社会环境依据人们的先天特质,调整到一个均数水平,形成一种趋中式社会调节规律。

五、人格预测

像奥尔波特一样,卡特尔的主要兴趣是正常人,他感兴趣的是准确预测人们在不同情境下所做出的反应。为了实现预测,卡特尔是一个十足的定数论者,他相信行为是特定变量的函数。如果变量完全一致,人的行为也可准确预测,这样一种信念使他成为定数论者。当然,卡特尔和其他定数论者都认识到,不是所有影响行为的变量都能知道,因此对行为的预测带有或然性。但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定数论者说,对影响人的行为的变量知道得越多,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就更准确。

卡特尔认为“人格就是让我们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中所作所为的东西,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有关不同人在各种社会的和一般情境下怎样做的规律……人格涉及个体的所有行为,包括外显的及内部的行为”。(Cattell,1965,pp。117—118)卡特尔的这一观点可用符号表示如下:

R=f(P,S)

式中:R=个体的反应

P=人格

S=情境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这个人的人格和特定环境刺激的函数。显然,这一公式对概括卡特尔的观念仍过分简化。为准确地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应更详细地描述P(人格)。人格究竟是什么?按照卡特尔的观点,人格是人所拥有的全部特质。这样,公式中必须包含对每个人的人格特质的测量。因为主要的人格特质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必须弄清不同环境中每一种特质的比重。这样一种说明称之为特质的因素负荷(fact)。除了一个人的固定特质外,有时候其他有关的条件也会影响行为。同样,有些情境要求人扮演一定的角色,这样也会对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的身体状况如疲劳,生病,焦虑和所要求的社会角色等,称之为环境调节者(situationalmodulators),因为它们被认为是调节行为表现的。

因此,要预测一个人的行为,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人所拥有的特质,在某一情境中它的重要程度,这个人目前的身体状况,他在特定情境中扮演的角色。上述的一般公式可扩充为下面的公式,卡特尔称之为特征公式(speequation),是表示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因素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Cattell,1966,p。265)

Pj=SjAA…+SjTT…+SjEE…+SjMM…+SjRR…+SjSS

式中:Pj=在j情境中发生的活动

A=能力特质

T=气质特质

E=本能张力

M=外能(情操和态度)

R=在特定情境下所要求的角色

S=当前身体状况如疲劳、疾病和焦虑

Sj=在j情境中各种特质和状态所占的比重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对某一特定情境怎样反应,那么列出他的特质和他们在情境中的比重,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能够预测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