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研究主题(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研究主题

霍妮将研究主题指向于人类的焦虑上,焦虑会导致神经症,她进而提出了神经症理论。

一、基本焦虑和安全感的追求

霍妮认为,人生最根本的奋斗是对安全感的追求,当人处于焦虑情境中,对安全感的渴望就特别强烈。霍妮认为,个体强烈的不安全感是其最痛苦的经验,由此她提出了“基本焦虑”(basixiety),那是一种独自面对严重问题且完全无助的感受。感到无助是儿童遇到的基本问题,因为儿童还未发展出一套应付环境和满足自己需要的有效方法。

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存在于童年时期的家庭成员之间、亲子之间混乱的人际关系,更是神经症的根源所在。儿童的基本需要是获得生理上的安全和满足,但这些都必须依靠成年人的帮助才能实现,所以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真诚的爱,而只是专注于解决自身的神经症性需要的话,就会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霍妮特别提到了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统称为“基本罪恶”(basicevil),包括:专制、过度保护、过度溺爱、羞辱嘲弄、残暴无情、完美主义、反复无常、偏心、忽视、冷漠、不守信用和不公正,等等。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孩子产生“基本敌意”(basichostility),可是由于孩子弱小无助,为了生存,他必须压抑对父母的这种敌意,于是儿童就会不幸陷入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还必须压抑这种敌视的艰难处境。久而久之,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会使个体感受到深深的焦虑,这是一种自以为渺小、无依无靠、无奈无助、无能为力,并生存在一个充满欺诈、背叛、嫉妒、怨恨和暴力的世界中的感受。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心中累积、不知不觉四处蔓延渗透的孤独无力感无疑是一块随时都有可能滋长出神经症的沃土,在神经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饱尝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折磨的个体不可避免地会把敌意泛化,他们觉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其他人都是一种潜藏的威胁,自己仿佛是独自一人身处战争之中,于是他们不再根据自己的真实情感与人交往,不再用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信任或不信任来表达自己,而是用各种自认为安全的方式努力把对自身的伤害减到最小。于是,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就被强烈的安全感需求所取代。

二、神经症理论

霍妮相信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但是在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内,破坏力量占优势,表现为神经症需要和神经症冲突。

(一)神经症需要

个体体验到的基本焦虑越深,对于安全感的渴望就越强烈,为了减轻这种痛苦,个体常会采取一些病态的策略来避免焦虑,防御自我。霍妮在《我们的内心冲突》(1950)一书中列举了10种常见的防御策略,并把它们称作“神经症需要”(ieed)。神经症需要具有4个特征:强迫性的、被过分夸张的、极端化的、永远无法满足的。

1。对关怀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极其希望获得他人的关爱和认可,因而会不加选择地取悦他人,主动地迎合他人的期望并遵照其生活,习惯性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视他人的意愿高于一切,害怕别人对自己产生敌意,也害怕自己对别人产生敌意。

2。对支配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完全以伙伴为中心,希望其主宰自己的生活,并为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害怕被抛弃,害怕背叛、无助和孤独,觉得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3。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相信强权的力量,渴望支配别人,盲目追求权力,享受别人对自己的顺从,不尊重人性,蔑视弱者,害怕自己会掌控不了局面,害怕自己软弱无力。

4。对剥削和利用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与人交往具有工具性的特征,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根据是其可利用价值,以剥削和利用别人为乐趣和自豪,一切东西,包括思想和情感,都可作为剥削利用的对象,特别看重金钱,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最害怕自己被别人利用。

5。对地位和尊严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完全依照被别人赞许的多少来评价自己,依据社会声誉来评价别人,极度渴望获得声望和社会的承认,甚至不惜以反传统的方式去激发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赞扬,害怕失去社会地位。

6。对自我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自恋,过分夸赞自己,需要被别人恭维,依靠别人的称赞生活,而不是依靠真实的自我形象来赢得赞誉,害怕失去别人的称许。

7。对非凡成就和个人野心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执著地追求至高无上的成就,生活目标就是击败别人、成为最强者,担心失败,害怕被别人超越,以不如别人为耻辱。

8。对限制自己人生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很容易满足于一点点成就,对生活没什么奢望,在人群中不喜欢引人注目,总是保持沉默、谦虚,甚至贬低自己的才能以保持从属的地位,生活节俭,压抑物质欲望,害怕向别人提出要求,害怕自己产生或者表达出任何奢求。

9。对自给自足、独立自主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追求绝对的自由,拒绝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束缚,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受别人的影响,习惯于疏远和逃避人群,害怕需要别人,害怕约束和亲密的关系。

10。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

表现为追求完美,不能忍受自己暴露缺点,以形象的完美无缺来维系自身的优越感,对于可能存在的缺点会反复地思索和自责,害怕出错,害怕受到批评和指责。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赞赏、伙伴、权力、成就、自由和完美等需要,以上十种需要的内容本身并非是神经症的,但是有些人盲目且偏执地追求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经陷入一种强迫的、不由自主的和无法自拔的地步,而且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地变更或者修正自己的目标,因此就成为了神经症的表现。

(二)神经症人格

霍妮认为,神经症的需要决定了神经症的人格,具有某种神经症需要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会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她把上述10种神经症需要分别对应于3种神经症的行为方式和人格倾向。

1。亲近他人与顺从型人格

具有前两种神经症需要的人属于顺从型(theplianttype)人格,会形成亲近他人(movingtole)的行为方式。这种类型的人小时候可能被父母控制得很严,为了获取生存和满足,他们会用尽各种办法取悦父母。长大以后,他们也一样试图去博取重要人物的喜爱、同情与接纳,以换取更多的恩惠,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顺从、友好、合作和极度地依赖,通过别人的保护暂时从不安全感和焦虑中解脱出来。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的确很有效,而且善用自谦也不啻为一种美德。然而,霍妮注意到了如果这种行为方式发展得过于极端的话,就可能是神经症性的,会阻碍人格的成长。因为个体要想永远可爱,永远友善,永远服从,势必要压抑甚至放弃自己的某些利益和需要,这样完全被动和毫无原则的配合,难免会损害个体的正常发展和机能,而且会被别人瞧不起。另一方面,他们总是不加选择地与任何人亲近,结果却总是孤独、无助,发展不出深层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获取别人爱的方式并非是爱别人,他们不给予,只是得到;不分享,只是索取,这样的人际关系注定会是失败的。

2。反抗他人与攻击型人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