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几点结论(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63]约翰·伯恩:《美国大企业急需恢复信任》,载《商业周刊》,2002-06-24。

[64]约翰·费弗:《短期主义之患》,见美国外交政策聚集研究计划网站,2013-09-12。

[65]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能够整顿吗?——民主政体的新危险》,载《外交》,2013-01-02。

[66]沃尔特·拉菲伯:《美国、苏联和冷战(1945—1992)》,9页。

[67]尹承德:《新兴大国的崛起与国际秩序的重构》,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1)。

[68]据美国布朗大学2013年“战争成本”项目估计,仅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开支最终将超过4万亿美元,达到美国国债总额的14。见戈登·巴多斯:《美国外交政策的高昂代价》,载《国家利益》网站,2013-07-09。

[69]美国微软MSN网站报道,2013-12-02。

[70]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142~143页。

[71]亨利·基辛格:《论中国》,胡利平等译,515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72]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149、151、158页。

[73]乔治·布什:《布什主义》,载《新闻周刊》,2002-12—2003-02。

[74]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149、151、158页。

[75]路透社华盛顿电,1992-02-05。

[76]《没有一种强势能永远持续》,载《商报》,2003-06-10。

[77]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142~144页。

[78]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142~144页。

[79]《国际极权主义》,载《俄罗斯报》,2003-01-30。

[80]沃尔特·拉菲伯:《美国、苏联和冷战(1945—1980)》,10页,纽约,1980。

[81]维森特·戴维斯、莫里斯·A。伊斯特:《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洛克自由主义范例》(ViDavisaheIdeologyofAmeriFnPolicy:AParadigmofLoLiberalism),54页,纽约,1973。

[82]杰弗里·E。加滕:《商业和外交政策》(JeffreyE。Garten,BusinessandFnPolicy),载《外交》,1997(56)。

[83]本杰明·塞尔威克斯、克里斯托弗·莱恩:《新的大战略》(BenjaminSehwarxandChristopherLayne,ANewGrandStrategy),载《大西洋月刊》,2002(1)。

[84]本杰明·塞尔威克斯、克里斯托弗·莱恩:《新的大战略》,载《大西洋月刊》,2002(1)。

[85]《真相大白:美国好战者的导师》,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3-05-11。

[86]《美国的黑名单》,载《周末三日》,2003-04-24。

[8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293~294页。

[88]米哈伊尔·杰拉金:《2001年9月11日——苏联后世界结构的完成》(МихаилДелягин,11Сентября2001Года—ЗавершениеФормированияПостосоветскогоМира),载《21世纪自由思想》,2002(1)。

[89]鑫泉:《美国霸权与发展中国家的抗争》,载《光明日报》,2003-07-25。

[90]米哈伊尔·杰拉金:《2001年9月11日——苏联后世界结构的完成》,载《21世纪自由思想》,2002(1)。

[91]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11页。

[92]参见《“新帝国主义论”在美英抬头》,载《赤旗报》,2002-04-08。

[93]沃尔特·拉菲伯:《美国、苏联和冷战(1945—1992)》,9页。

[94]爱德华·韦斯班德:《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54页,伦敦,1973。

[95]关于北约战略新概念的详情可参看新华社华盛顿1999年4月25日英文电。

[96]《战争失败之日,便是民主党人失势之时》,载《华盛顿邮报》,1999-05-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