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他的痛苦和挣扎(第3页)
当晚,她在书院后山种下一株海棠,与宫中那棵同根所育。归雁问为何种在此处,她只说:“等它开花时,或许会有女孩站在树下,读我写的书,然后问:‘为什么女子不能议政?’那一刻,春天才算真正来了。”
数月后,京城再起风波。
一名被贬谪的御史突然上书,揭露数位大臣曾收受北境藩王贿赂,名单之中,竟有当朝宰辅之子。皇帝震怒,下令彻查,牵连数十人。而奏章末尾,赫然写着一句:“此证源于陆府铁箱副本,藏于春衫书院夹壁之中。”
朝臣哗然,纷纷指责戴缨干预朝政。有谏官上疏称:“一介女流,匿藏禁物,蛊惑人心,实为乱阶。”
圣旨再次下达,众人以为戴缨将遭贬斥,岂料诏书内容却是:
>“春衫书院藏证之举,乃奉朕密令行事。
>凡揭发逆党者,无论身份贵贱,皆为忠良。
>特赐书院铜匾一面,上书‘天下公器’四字,
>免其赋税徭役,准许学子直递奏章于通政司。”
消息传开,四方学子纷至沓来。不到一年,书院已有三百余名女学生,开设经义、算学、医药、律法诸科。更有男子慕名而来,愿为助教,只为听一听“明德夫人”的讲学。
戴缨始终未曾登台授课,只在幕后审定教材,修订课程。她编纂的《女子通识录》,打破“女主内”的桎梏,明确提出:“智识无性别,权利有边界。”此书悄然流传民间,被称为“新女则”。
某年冬雪,戴缨独坐书房,翻阅旧日笔记。忽闻门外喧哗,归雁急步进来:“小姐,宫里来人了!长公主……生了!是个公主,陛下赐名‘承光’,寓意‘承接光明’!”
戴缨怔住,随即起身,望向窗外皑皑白雪。
承光……承接光明。
她提笔写下一封信,遣快马送往京城:
>“恭喜为人母。
>我为小公主备了一份礼物??
>一本空白日记簿,扉页写着:
>‘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包括皇帝。’
>不必谢我。
>因为我知道,
>她出生在一个不同的时代。
>而这一切,始于一个女孩在黑暗中睁开的眼睛。”
雪落无声,覆盖山野。
而在春衫书院的讲堂里,烛火通明。年轻的女学生们围坐一圈,正低声诵读戴缨所著《解缚篇》的最后一段:
>“世人谓女子当裹足、束胸、闭口、顺从,
>是为贞静。
>可真正的贞静,
>不是沉默,而是清醒地活着;
>不是服从,而是理解之后的选择。
>解春衫者,非一人之力,
>乃一代又一代不肯低头的脊梁。
>若有一天,天下女子皆可昂首走路,
>那便是春风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