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真作假时假亦真(第2页)
裴衍面上笑意依旧,目光却变得深沉,道:“王爷的意思是,这是皇上授意为之?”
端穆王爷叹了一口气,道:“本王劝你们还是不要再查当年之事了。”
“那王爷呢?”裴衍笑意未明地看向端穆王爷,“王爷想置身事外,可是那日晚上王爷府中来的不速之客,却令王爷这些日子以来对此事耿耿于怀,又是为何呢?”
端穆王爷又是一怔,眼前这少年郎笑意明朗,眼神温和干净,却透着洞察世事的精明。那日之后,端穆王府的护卫便在靖阳城内搜寻那人,只是始终再无那人踪迹。
若非那日来人留下的飞镖与纸条证明她曾出现在端穆王府之内,就好似此人从未出现过一般。
裴衍身为御林军统领,城中必然布满了他的眼线,靖阳城内发生的一举一动,必然逃不过他的眼睛。更何况,裴国公府的八大暗卫实力不容小觑。
可是端穆王爷怎么也不会想到,那让他费尽心思找寻的不速之客,今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他面前,他却不知道。
端穆王爷叹了口气,说道:“想不到三年多过去了,宁家之事终究还是逃不过去。”
正如裴衍所猜测的,他们从大理寺卷宗之上查到的陆文渊,正是陆澈之父。
当年陆文渊与宁盛泽情同手足,两人相识于江湖,面对当时风雨如晦的朝政,难抑心中凌云之志,相谈甚欢,将对方引为知己,更是结为异姓兄弟。
陆文渊出生乡野,空有一身才华与武功,几番尝试报效朝廷,却屡遭小人排挤,早已对大姜朝廷失去信心。
而宁盛泽却是将门虎子,一出生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番游历江湖,不过是一时兴起,却不想结交了如此好友,为了不让陆文渊心生偏见,便对他隐瞒了真实身份。
在宁盛泽的劝说之下,陆文渊终于放下对朝廷的成见,愿意与宁盛泽一同投身军中,两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凭着宁盛泽的骁勇善战与陆文渊的智谋,两人很快便在军中崭露头角。
当宁盛泽与陆文渊一起被封为领军大将军之时,宁家才得知,那一宝贝独子竟然独自一人闯**江湖之后投身入军,从小小的兵士做起,不过一年时间便表现如此出色,甚是欢喜。
宁家派了人,前往军中请宁盛泽回家,陆文渊方才知道自己这位生死之交的兄弟,竟然是宁国侯府的少公子。
然而,军中之人在得知宁盛泽的身份后,对其礼遇倍加,令陆文渊心中不是滋味。陆文渊更是以为宁盛泽是故意欺瞒,不把他当兄弟,心中不免多了几分芥蒂。
神爵十二年,朝局动**,风雨飘摇。
先帝年迈体衰,疾病缠身,外有战事不熄,内有皇子门阀斗争之乱,急于定下储君之位,以稳人心。
宁盛泽与当初的四皇子康王关系颇好,原本宁国侯府就是将门世家,加之他现在在军中的威望不小。所有的皇子,除了母系一族的支持,最大的倚仗便是军中的势力,若是能寻得军中将士支持,天下莫不归心。康王满心以为宁盛泽会支持他力争皇位,他便能如虎添翼。
然而宁盛泽却当面拒绝了康王,坦言不欲参与皇位之争,无论将来谁坐上这皇位,他都将做好为人臣子的本分。若是康王当了皇帝,他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若其他皇子坐上了这皇位,他也必将守卫边疆,效忠皇上。
康王一气之下,便与宁盛泽断了往来。
可是陆文渊为了与宁盛泽暗中较劲,主动与康王结交。
在无字关一役当中,陆文渊身为副将,本应听从宁盛泽的号令,突袭敌军,却在战事当中擅自违抗军令,改变行军方向,导致原本的布局全盘失利,被敌军大破。
十万大军惨败而归,仅剩两万余人保得性命。
那时候云州与离楚交界处的荥水河畔,都被血水染成了红河。
宁盛泽一气之下,将陆文渊绑下,陆文渊却抵死不认错。
宁盛泽支开了营帐内外的守卫,希望与陆文渊好好相谈,哪知两人在帐中大吵一架。宁盛泽怒极之下便下了军令,斥责陆文渊违抗军命,导致七万多男儿无辜战死沙场,处以斩首之刑。
此事虽是陆文渊犯错在先,可这斩首之刑也过于严重了,在当时军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宁盛泽也因此背上了害怕陆文渊军功胜过自己,想要排除异己的指责。
而陆文渊家中当时尚有一妻,已经怀有身孕,为保护这唯一的血脉,连夜逃离云州,从此杳无音信。
“这么说,当初陆澈来靖阳城,是早有预谋,为其父报仇?”裴衍的声音传入叶熙宁耳朵里,让她心神俱震。
她的父帅杀了他的父亲,而他又毁了整个宁国侯府。
她与陆澈之间的缘分,不过是一场孽缘。
若是陆澈当真是为报仇而来,那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他的一手策划当中,让人心中难免觉得不寒而栗。
端穆王爷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当年宁国侯府出事的时候,我曾派人去查过陆澈的身世,他并不知晓自己的父亲当年曾是朝中的将领。陆夫人在陆澈年幼之时便已病逝,至死都不曾相告他的身世,他应当并不知晓个中原委。”
叶熙宁低头站在裴衍身后,眼睛望着自己的脚,闻言眼神微闪。
裴衍一挑眉,脑中思绪飞转,眼中的情绪未明,淡淡地道:“陆夫人未曾相告,不代表别人不会告诉他。”
叶熙宁的呼吸不由得一滞,双手紧紧握拳。
端穆王爷与裴衍方才的那一席话,几乎让她站立不住。
即便是当陆澈亲自抓捕她时,她站在他的面前,倔强得不曾落下一滴眼泪,也咬紧了牙关不曾开口问一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