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骚体诗(第2页)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任举贤能,修明法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写下许多不朽诗篇,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湘君》和《湘夫人》均选自屈原《九歌》。相传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闻讯前去奔丧,因伤心过度而死于湘江。后来,天帝封舜帝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封二妃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在楚人心目中,他们是一对配偶神。作为祭神歌曲,《湘君》和《湘夫人》是前后相连的整体,甚至可以看作同一乐章的两个部分。
《湘君》由女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因男神未能如期赴约而产生的伤心、失望、怀疑、幽怨的复杂感情。首段写美丽的湘夫人在做了一番精心打扮后,乘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于是在失望中抑郁地吹起了哀怨的排箫。第二段写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驾着轻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寻找,忙碌地奔波在湖中江岸,结果依然不见湘君的踪影。诗歌在这里把四处寻找的行程和她的内心感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北出湘浦,转道洞庭,远眺涔阳,横越大江,可是除了眼前浩渺的湖水和装饰精美的小船外,一无所见,只有身边的侍女为之深深叹息。第三段主要是失望至极后怨恨之情的倾泻。诗中用在水中摘采薜荔和树上收取芙蓉的比喻,表明追求不过是一种徒劳,而“心不同”“恩不甚”“交不忠”“期不信”一连串斥责和埋怨,体现了湘夫人极度失望的心情。第四段写湘夫人回到“北渚”等待,在无奈中把玉玦抛入江中,把当年的定情信物玉佩留在岸边,这其中的愤怒和决绝,其实意味着对湘君无法遏止的爱。最后四句忽作转折:当湘夫人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在水中的芳草地上采集杜若准备送给安慰她的侍女时,一种良辰不可待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她决定从长计议,松弛一下绷紧的心弦。这样的结尾使整个故事和整首歌曲都余音袅袅,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本篇以浓郁的浪漫主义笔法塑造了一位对爱情热切期盼、执着追求的女神形象。全篇句法参差错落,形式灵活多变。句中多用“兮”字,情致跌宕,音韵协调,一唱三叹,韵味无穷。
(辑评及相关资料见下一篇。)
湘夫人
屈原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⑤。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⑦?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⑧。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⑨。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⑩。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⑾。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⒀。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⒁。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⒂。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⒃。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⒄。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⒅。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⒆。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⒇!
【注释】
①帝子:帝的女儿。诗中指湘夫人,传说帝舜之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忧思愁苦。
②嫋嫋(niǎo):同“袅袅”,形容秋风轻轻吹拂。波:扬波,起波涛。下:落。
⑤沅:沅水;澧:澧水。二水同在今湖南省。茝(chǎi):白芷,一种香草。公子:同“帝子”,指湘夫人。
⑥荒忽:同“恍惚”,不分明,迷茫的样子。潺湲:水流缓慢。
⑦麋(mí):兽名,似鹿较大。蛟,无角的龙。水裔:水边。句意为麋不在山林里而在庭院中,蛟不在深渊中而在浅水旁。用物失所在比喻人事愿望难成。
⑧皋:水边高地。澨(shì):水边。
⑨佳人:湘夫人。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游。
⑩葺:搭建。盖:屋顶。
⑾荪壁:用荪草装饰墙壁。紫:紫贝。坛:中庭。椒:香木。
⑿栋:屋栋,屋脊柱。橑(lǎo):屋椽。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门上横梁。药:白芷。句意为用桂木做屋梁,用兰枝做屋椽,用辛夷做门梁,用香茝来装饰卧房。
⒀罔:通“网”,意为编织。帷:帷帐。擗(pǐ):析开。櫋(mián):室中隔扇。句意为用薜荔做的帷帐已撑起,用蕙草做的隔扇已拉开。
⒁镇:镇压坐席之物。疏:分布陈列。石兰:一种香草。句意为用白玉垫压坐席,陈列石兰使满屋芳香。
⒂芷:香草名。缭:缠绕。杜衡:一种香草。句意为在屋顶的荷叶上面再覆盖一层芷草,然后用杜衡缭绕在屋的四旁。
⒃合:聚。百草:众芳草。实:充实。建:陈设。庑(wǔ):廊。句意为用许多芳草来充实庭院,从廊下到门前到处飘着迷人的馨香。
⒄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缤:众多。灵:山神。
⒅袂(mèi):衣袖。褋(dié):外衣。
⒆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杜若:一种香草。遗:给。远者:指湘夫人。
⒇骤得:数得,屡次得到。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