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古体诗名篇导读(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宋·朱熹《诗集传》

异人异境,使人欲仙。

——明·钟惺《诗经评点》

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一方”亦想象之词。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抑又远矣。

——清·黄中松《诗疑辨证》

《蒹葭》,亦好贤诗也……平王东迁,地没于戎,秦虽得而有之,而所听信者寺人,所经营者甲兵,征战而不复以崇礼乐、敦教化为务。人材风俗,于是大变,然以地为周之旧也,故犹有守道之君子、能服习先王之教者,见其政变于上,俗移于下,是以深自韬晦,入山惟恐不深。诗人虽知其贤,然亦知其不适于当世之用,是以反复叹美而不胜其惋惜之情。

——清·崔述《读风偶识》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意境空旷,寄托玄远。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诗在《国风》为第一篇飘渺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关资料】

黄立成、张淑琴:《从〈蒹葭〉看〈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作家》2008年第4期。

韩广:《美景当求而不至佳人当望而不即——〈蒹葭〉诗朦胧暗示下的悲剧审美追求》,《名作欣赏》2008年第17期。

张丽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析〈诗经·秦风·蒹葭〉的空白美》,《山花》2009年第12期。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⑤,贻我彤管⑥。彤管有炜⑦,说怿女美⑧。

自牧归荑⑨,洵美且异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美好。

②俟:等待。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蔽。

④踟蹰(chíchú):犹豫徘徊的样子。

⑤娈:面目姣好。

⑥贻(yí),赠。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与荑同为一物。

⑦炜(wěi):盛明貌。

⑧说怿(yuèyì):喜悦。

⑨牧:野外。归:借作“馈”,赠送。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⑩洵:实在,诚然。异:独特。

【评析】

《静女》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期密会的情诗。此诗情感生动,场面活泼,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情趣。第一章描绘场景:约会之时,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坐立不安,“搔首踟蹰”。女子的狡黠可爱,男子的憨厚赤诚,跃然纸上。后两章重在写心理: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彤管、荑草本是寻常之物,但由于是美人所赠,让他觉得“洵美且异”。这一情节形象地体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所特有的心理体验。

本诗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虽只是男主人公自言自语的几句话,而其憨态可掬、执着真诚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刻画男子的同时,女主人公机灵狡黠、活泼可爱的形象也呼之欲出,极富戏剧性和生活气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