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七言律诗(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元·方回撰,李庆甲点校《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

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吴闿生语

昌黎文章气节,震烁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

——俞陛云《诗境浅说》

【相关资料】

钟国榜:《英雄失路慷慨悲凉——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读》,《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2003年第9期。

王祥,陈岚:《“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读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外语文(初中)》2006年第4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②,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③,密雨斜侵薜荔墙④。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⑤。

共来百越文身地⑥,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柳州:今广西柳州市。漳州:今福建漳州市,刺史为韩泰。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为韩晔。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刺史陈谏。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为刘禹锡。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他们几人均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各偏远之州司马。

②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荒野。

③惊风:狂风。飐:掀动。芙蓉:指荷花。

④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⑤九回肠: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形容愁肠百结。

⑥百越:指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纹身的风俗。

【评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西),故世称柳河东,历任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正字、监察御史里行,后因永贞革新失败贬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其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成就尤其突出。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有《柳河东集》。

公元805年,唐顺宗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发动“永贞革新”,由于保守派的反对,仅五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柳宗元贬永州司马,后改柳州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首联写诗人登上柳州城楼,胸中抑郁难言,眼中所见,是一片广阔的荒野,而同僚们的贬所便在这大荒之中,放眼望去,海天相接,于是感物起兴,茫茫愁思喷涌而出。第二联写的是近处所见。芙蓉与薜荔,来源于屈原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而诗人所见,却是它们在暴风雨中饱受摧残。这里隐括了同僚们同遭远贬的残酷现实。

第三联写远景。诗人由芙蓉和薜荔的风雨摧残想到了被贬到漳、汀、封、连四州的老友,然而望去却是重岭密林、江流曲折,难通音信。“九回肠”兼喻内心愁苦。尾联顺承颈联生发而来:我们共同被贬谪到这南方卑湿之地,水陆交通均为不便,别说互访了,就是互通音讯也变得奢侈了。本来同贬到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的了,然而连音书也难通,这就更让人愁苦了。读到此处,令人不禁为诗人满怀愁思而触动。全诗情景相融,诗人的所思所感与眼前风景密切结合,不见痕迹。

【辑评】

起笔音节高亮,登高四顾,有苍茫百感之慨。三、四言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以薜荔芙蓉喻贤人之摈斥,犹楚词之以兰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残。寄慨遥深,不仅写登城所见也。五、六言岭树云遮,所思不见,临江迟客,肠转车轮,恋阙怀人之意,兼而有之。收句归到寄诸友本意,言同在瘴乡,已伤谪宦,况音书不达,雁渺鱼沉,愈悲孤寂矣。

——俞陛云《诗境浅说》

【相关资料】

陈之品:《两种精神两首诗——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第2期。

霍松林:《说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名作欣赏》1983年第1期。

王海东:《忧思如潮愁似海——浅评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语文月刊》2002年第Z2期。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平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