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节 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中学心理辅导课上,她对心理老师讲的理性情绪疗法特别地感兴趣。她发现自己很孤僻,这来源于本人头脑中的一些观念:认为自己不能在与同学们的社会交往中失败,否则一次交往失败,永远会失败。于是小敏在老师留的作业中,认真地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验证来驳斥这些信念。写完作业,她感觉特别地轻松。

虽然小敏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她在人群中仍然很紧张。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敏逐渐放弃心理防御、自我封闭,学习与人交往。她先与待人热情、宽容的个别同学交往,开始听他们说话,偶尔自己插一两句话。这些同学都很尊重她,愿意倾听她的话。这对她的鼓舞很大。在以后的交往中,自己就多说几句话。一段时间后,小敏感受到与同学交往比自己独处愉快得多了。以后她逐渐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小敏,在同学们的鼓动下,也参加了班会、年级运动会,还和同学们一起给敬老院老人演出,虽然她只参加了合唱表演,但她也为自己已经是集体的一个成员而兴奋不已。通过实际行动,小敏越来越合群了,逐渐矫正了自己的孤独性格。

八、怯懦

(一)怯懦的表现

1。胆小怕事,畏缩不前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同学胆小怕事,意志薄弱,一遇到关键问题就往后躲,畏缩不前。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害怕挫折、失败与他人的讥笑和伤害。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喜欢安安静静、平平稳稳的生活。

2。顾虑重重,怕担风险

遇到什么事情,就张皇失措、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这些都是怯懦的表现。

董某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娇生惯养,使得天性内向的他,很少见陌生人,也很少与外界接触。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上学都是由父母安排,他在学习上没有进取心,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意志力很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张皇失措。而脆弱的他又禁不起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最终的退缩使他无法完成学业,无奈地辍学了。怯懦的性格会使一个人丧失斗志,对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争取,同时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生活在一种可悲的虚弱里。

(二)怯懦产生的原因

第一,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怯懦产生的内部原因是性格内向、感情脆弱,这样的人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锻炼,便容易形成怯懦的性格。第二,家长的袒护娇惯,缺乏实践锻炼和意志力的培养是怯懦产生的外部原因。有些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怕孩子跌倒、受伤,总把他们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让孩子渐渐变得依赖和惯于被保护。当孩子逐渐长大时,照样保护有加,没有随着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地减少呵护,变得越加胆小怕事,畏缩不前。第三,曾被恐吓,心留阴影。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有的父母为了制止孩子做某些事,就用鬼、狼、虎等来吓唬孩子。大众媒体中出现的一些恐怖的画面、一些鬼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意外,如车祸、溺水、火灾等均容易让孩子受惊吓。这些经历,都会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孩子变得胆小。

(三)怯懦的矫正

1。积极向上,有责任心

着重培养自己勇敢、积极向上的性格,培养对家庭、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心,有利于矫正畏缩不前、怕担风险的怯懦性格。

2。锻炼意志,承担责任

矫正怯懦要多主动承担一些比较困难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责任。当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应及时地鞭策自己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3。争取他人的信任和帮助

矫正怯懦的性格还要争取周围人的信任、鼓励和适当的帮助,在具有怯懦性格的学生缺少自信,一遇到关键问题就往后躲,畏缩不前时,他人的信任、帮助,会有助于矫正他们的怯懦性格。

九、自卑

自卑是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指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的无能。埃里克森认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奋发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

(一)自卑的表现

自卑是消极自我意识的表现,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能力估计过低。具有自卑心理的中小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得过低,以消极的心态与他人作横向的比较,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感到不如他人,总是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作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为缺乏自信而轻易放弃。

(二)自卑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的形成比较复杂。首先是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如个人身心方面的缺陷。比如,个子比常人矮或奇高、容貌不佳、耳聋、视盲、瘸腿、少肢等生理方面的缺陷,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是他人的原因。家长或教师经常用消极的语言训斥孩子“太笨”,日久天长孩子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再次,学校的成绩排队、张榜公布也是造成一些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将学生的成绩进行排队,张榜公布,严重挫伤学习成绩落后学生的自尊心。最后,社会舆论对学生个别差异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等,都可能诱发学生的自卑心理。

因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觉得“我不行”,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降低自信心,进而减弱工作、学习的动力,产生心理负担,增加紧张焦虑情绪,工作学习效果必然不佳。不佳的结果反过来会进一步强化自卑感,削弱自信心,进而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会进一步加重自卑心理。

(三)自卑的矫正

这是笔者心理门诊的一个案例。

少女邬日娜从小失聪,虽然父母千方百计求医寻药,但是疗效都不理想,只好在她耳郭里埋了助听器,这样她才有一些微弱的听力。邬日娜是个要强的女孩,靠这微弱的听力并通过观察老师的口形听课,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进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还排在中上等。一两年下来,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患听力障碍。偶然间,有个别男生知道了她耳聋,拿她的生理缺陷取乐,给她取绰号“四只耳朵”,这使邬日娜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心想,耳聋对我已经不公平了,还有人拿我取乐。她的情绪特别低落,经常暗自流泪,无心学习。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诉父母,开始时父母还同情她。后来,父母不耐烦了,埋怨她:“你是正黄旗的后代,应该特别坚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给自己的祖宗丢脸。”这又给邬日娜增加了新的心理压力,她更加自卑,认为自己不配做正黄旗的子孙。她只有整日沉浸在卡通图书里,从中找到一点安慰,但是这耽误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

1。自我鼓励:“我能行!”

努力培养自信心,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断自我鼓励:“我能行!”以增强自信心。对自己通过扬长避短,或者以勤补拙所获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给予自我鼓励和表扬,使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自信心。心理医生给予邬日娜充分的共情,理解她的感受:“你本来听力比较弱,给学习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而个别男生,拿你的生理缺陷取乐,起绰号,这是不尊重你的人格尊严的行为。他们那样做是不对的。”这使她非常感动:“在这以前,没一个人能这样理解我。”使她的抑郁情绪渐渐减轻。心理医生还帮助她认识到:自己,一位耳聋的少女靠微弱的听力和看老师的口形,居然她和正常孩子坐在一起,上的是区重点中学。学习成绩还排在中上等,“你自己的这些成绩是自己的成功体验,在你自己的心目中‘我是最优秀的!’”她豁然开朗:“自己的确是优秀的。”使她恢复了一些自信心。自己还不断自我鼓励:“我能行!”以增强自信心。

2。自信受挫,增强耐挫力

对于客观环境(老师、家长)对中小学生自信心的挫伤,在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应当直接或者间接地与老师、家长交换意见。但是少年朋友要认识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还要增强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利用升华和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促进心理平衡。有了一些自信心的邬日娜要面对、并且正确地应对挫折。她的挫折一是生理缺陷,听力比较弱,学习困难比一般同学更大;二是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演出活动;三是同学的取乐、起绰号。有些挫折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克服了,比如,可以采用看口型听老师的课,而且学习成绩不错。然而,面对同学的取乐,起绰号,已经告诉老师,老师也管了,但是效果不显著。这是不能左右的现实——毕竟不能每时每刻都堵住这些同学的嘴巴啊!所以,邬日娜自己要正确认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个别同学的不恭行为,采取泰然处之的态度——不生气、不理睬,冷淡他们。这样做几次,这些同学会自觉没趣,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把挫折升华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取得好成绩给那些取乐的同学看看!

3。自信心训练

对自卑的学生需要进行必要的自信心训练。自信心训练也称决断训练。它特别适用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不敢拒绝别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愤怒或苦闷、也很难表达自己的积极情感的人。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邬日娜进行自信心训练,在练习中学会拒绝他人的取笑,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或苦闷,而不是逃避在客观世界之外,沉浸在卡通书中。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坚强的邬日娜恢复了自信,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面,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被一所重点高中所录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