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四章准备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懂你》音乐带。

4。教学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无视父母的爱的表现,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和叙事线索,“我爱我的母亲,她勤劳的一生”。学习作者紧扣“勤劳一生”,回忆了母亲的一些事情,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生活小事中体验父母的爱。

文章作者最后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以忠于党和人民的行动来报答母亲,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父母之爱。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选材精当、立意深刻;语言具有朴素真挚和感染力强的特色。为此,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仿照文中反复抒情和设问句写一段给母亲的话:“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我将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我将……”。仿写时,播放《懂你》的乐曲,唤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学生的仿写之一: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是她将我引入这人世间,体验着人生的新奇与幸福,经历着做人的努力与奋斗的艰辛。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是她言传身教地教我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与真诚,使我得到了珍贵、长久的友谊。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正视困难和挫折,越挫越强。我将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我将努力拼搏,去实现理想;让天下慈母生活得幸福安详,让祖国母亲更加繁荣兴旺。

5。课外作业

针对初三年级学生不善于与父母沟通的特点,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仿写文章拿给父母看,并反馈父母读后的感受。这些作业促进了亲子间的交流与理解,收到了良好效果。

(天津实验中学王一欣老师)

案例14-2

1。教学内容

(数学课)分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目标(含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除学科中的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准确运用其进行分式的变形外,旨在通过分数和分式的类比,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良好思维习惯。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增进教学交流与情感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激励其进取心。

3。教学设计意图

(1)类比联想以旧引新。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学,并在初步建立新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2)师生互动讲授新课。除课本的原有课题,另加例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3)回授调节练习反馈。①通过设置讨论题,使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与能力。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学生间、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小组中成员间的沟通,集思广益,突破创新,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③通过分层次练习,不同水平的学生从不同的发展点出发进行练习,并通过选做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全体学生不断获得自我肯定,激励其进取心。

(4)引导小结,巩固提高。引导学生通过小结进行学习反思,突出学习重点,巩固新的知识。

(天津实验中学张维老师)

(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科学地处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从分析课文选材精当的特点引入,要求学生关注平凡琐事,使学生重新认识被他们误解为唠叨、厌烦的母爱表现。《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课在教学中既注重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及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主动性,又注重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合作精神、严谨治学等的发展。并使全体学生在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思维品质。通过分层次练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既为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又为每一名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如幽默情境、悬念情境、新异情境、疑虑情境、优美情境等)激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激活其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发展。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课堂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王一欣老师和张维老师的教学课堂上均弥漫着民主、和谐、师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氛围。教师平易近人,教态和蔼可亲,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对发言的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表扬。学生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准确时,教师给予的是鼓励,并非否定和批评。王一欣老师勇于自我暴露,在要求同学们讲述自己母亲的故事时,也讲述了自己与母亲的故事,积极参与认识、体验母爱的活动中。身教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师生情绪、情感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王一欣老师的语文课上,设置背景音乐,帮助学生进入抒情仿写的状态,学生尝试倾听音乐作文,情趣盎然;现场朗读仿写片段,学生得到及时的肯定,积极发挥想象力,努力写出精彩的语句向大家展示;课堂提问,请学生讲自己真实的故事。对于那些敢于发言的同学给予热情的鼓励,特别是对那些敢于“揭自己短儿”的内容,老师带领同学们为他的真诚和勇气鼓掌,从而也鼓励其他学生直面自己的不足。张维老师的数学课上,设置的选做题是一道连接题,需要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由于此题综合了本节知识中的所有重点和难点,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索求解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得自我肯定,激励了进取心。

4。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三位老师在课堂上均能敏锐观察、善于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通过活动形式的设计与变换、语言的运用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分心、疲劳等,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境;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在较容易的问题和环节上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以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和积极努力的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适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5。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

三位老师均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们自信乐观、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热爱学生等优秀的人格品质,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的发挥。

案例14-3:用眼睛打电话

新学期开始,一年级学生言言的一双脚搁到抽屉里,还爱扭动身子,有时歪着脑袋不知在想什么,甚至还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刘老师没有呵斥他,而采用了旁敲式的批评,表扬了言言旁边的学生,言言听后,马上坐正了。但是,小孩子的注意力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言言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又被窗外的蝴蝶吸引住了,刘老师便讲了一个小公鸡不认真听讲,吃了大亏的故事。言言和其他小朋友很受教育。刘老师用眼睛打电话提醒大家。当同学们表现好的时候,笑着用眼睛看着大家;要是不讲话,用眼睛盯着谁,就是提醒谁要注意了。以后上课时,言言和同学们都用心听讲了。

(刘素琴)

6。课堂纪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对于言言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违反纪律的行为,刘老师不认为是故意捣乱,更不是品质问题,而是入学适应问题。刘老师认为: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在幼儿园习惯了以游戏为主的生活,入学后一下子受到纪律的约束,难免会出现不适应而表现出一些“越轨”的行为。他对言言的表现有设身处地的、共情性的理解。所以,他没有简单生硬地批评指责言言,而是机智地采用了旁敲式的批评——表扬了言言旁边的学生;在老师树立的同学榜样的示范下,言言懂得了小学生应该怎样遵守课堂纪律,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刘老师掌握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在说服教育时,没有讲述大道理,而是讲了一个童话故事,使言言明白“不认真听讲,会吃大亏”的道理;刘老师还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为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需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刘老师的“提醒”不是生硬的,而是富有感情色彩的:“当同学们表现好的时候,笑着用眼睛看着大家;要是不讲话,用眼睛盯着谁,就是提醒谁要注意了。”这些课堂上的情绪、情感互动,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克服了学习分心、疲劳,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境,促使学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活动课

教育部2012年《修订纲要》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要求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我们将为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称之为心理健康活动课。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活动课

心理健康活动课,有的叫做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的叫做心理活动课,也有的叫做心理辅导活动课,旨在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生动活泼的、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课程,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案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