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仫佬拳的套路(第1页)
第二节仫佬拳的套路
一、启手礼
预备动作:立正,上前三步,右脚用力踏一步与左脚平行成骑桩,同时右手握拳往胸前向左手猛击一拳,左手抱拳发出响声。然后右脚向后猛退一大步。左脚亦随势拉回与右脚成侧身骑桩;同时左手成掌往左膝前撩去,而右手由勾变掌通过胸前向上云去,接着,左脚拉并右脚成“丁”字桩。同时左掌由左下经右上云环一周,右手由右上而下抱拳于右肋;紧接着,右拳向左掌面击去,拳掌相碰,由左向右后方再回左后方游动两次。在正前方停下,以示礼节。
二、段式
(一)第一段
1。雄鸡叫堂门接启手礼之“丁”字桩。两脚向上跃起。腾空时两掌于头上合击,紧接着分击两大腿面,然后再次合击,此动作均在腾空之时完成,落地成骑桩,两掌分劈两边。
2。喜鹊歇凉出右脚向右前方跨进一大步,左脚向右足后移半步成藏山桩。同时,左手由左下方向右上作援手,然后急变为勾手;右手作捆手。紧接着,右手变勾与左手同时向左后方拖拉,上身随之向左转动,右肘急向前奋力顶击。接上,右手向右挑拳,上身向右转动,而左手握拳向右前方平冲而出(左方向动作相反)。
3。引蛇出洞接上,右脚向前跨一步与左脚平行成藏山桩,同时右手抱拳屈肘,拳型向内与右足一同向左前横撩而出,上身向左转动。紧接着,右手屈肘突向右前方顶拐猛击而出。再接着,右拳变掌顺势向前上方敲去,掌心向里,掌背向外。
4。转身反冲拳上身往右转动,右掌变拳向右挑,同时左手向前冲拳。紧接着反身左转变箭桩,同时左手屈肘拳心向内,奋力向后横撩而出变挑拳;右手顺势向后猛冲一拳。
5。丁子切掌左脚向后拉至右脚前成“丁”字桩,上身下蹲;同时左拳变掌劈下,接着右拳变掌往下劈,比左掌略高,两掌心相对,目往正前方窥视,左右上下切搓两次。
(二)第二段
6。岩鹰颠鸡接上,左脚向前跨一步,左掌变拳挑起,右拳作拗弓步冲拳势。右脚顺势踏于左脚前做起势,纵身向前一跃,双脚着地时同时向前推移半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双脚定势成藏山桩,同时,双手成拳下劈,左拳下劈落于左膝上约20cm处,右拳抱于右腰际。随之右拳向右肩挑起,而左手向前猛力平冲一拳,拳心向下,目视正前方。
7。牛郎踢球接上,右脚向左方猛踢一腿,上身同时左转,拳速变掌反向右后方推拉。接着右腿收回原处成骑桩,同时两手向前推掌,手心向前。紧接着右脚随之轻跳一下变虚步,重心落于右脚,同时左右两手均变掌分别往左右两边下劈,然后两掌交叉于左膝上方,掌心相反,目视正前方。
8。山鸡抱蛋接上,左虚步踏实成左弓步,随之将交叉之两掌速变勾手,左手向左,右手向右,分别往左右腰际勾去,目视正前方。接着进右脚成藏山桩而两勾手变掌顺势上托,手指向上,掌心相对。
9。两儿出拳左脚向前跨一步成藏山桩,同时两托掌迅速变勾,左手向左勾,右手向右勾,两勾手缩于两腰际成抱拳然后右脚向前猛跨一步,两拳平行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视正前方。
10。拂手反敲拳接上,桩步不变,左拳向右下方压服,收于右腰际;同时右拳速变勾手往下捆,接着上身站立,右手背向前上方击出,左手抱拳于左腰际,目视右拳。
(三)第三段
11。海底捞针上身向左后转,曲右膝成跪步,同时右手由拳变掌二指勾从右上方转向右下后方,指贴地面往后勾,目视右手。紧接着,右二指勾至腰旁突然转向左上方击去。手心向上,目视前方。而左手亦出二指向右上方击去,手心向上。在左二指向右上方捅夺指时,右手缩回,再次向左上方捅去,手心向下,桩步不变,左指亦由阳转阴向右上方捅去。
12。丁子开弓接上,身立起,由跪步变藏山桩,左手变掌向左足膝前撩拨而出,而右手云掌架于前额上方,目视正前方,接着收右脚成丁字桩,同时左手收掌于右肩前,右手从额前往下划弧收于左肩前,两小臂相架掌心相反,目视左前方,再接着,左手向左前方推掌,掌心向前,同时右手向右下方拉掌,近于右腰际,掌心向下,目视左前方。
13。鲤鱼上滩接上,左脚向左前跨半步成藏山桩,同时左手由掌变勾收往左下方捆去,右掌往右下方收回。接着,右脚向左前跨一步,上身向左旋转,同时右手握拳平肩向左方击去,拳型向下;左手抱拳于左腰际,目视右前方。紧接着,身步向右旋转,变骑桩,同时右拳变掌向右膝前方劈去,掌心向下;而左拳变掌则向右肩旁封去,掌心向外,目视右前方(右边动作相反)。
14。马步双收拳接上,由藏上桩略移动变骑马桩,右手收回抱拳于右腰际;左掌变拳收于右胸前,目视左前方。
15。弓步右冲拳右脚向前跨一大步成箭桩,同时左拳向左肩挑起,右拳随势向前平肩猛冲而出,拳心向下,目视右前方。
16。龙蛇缠腰接上,由箭桩变藏山桩,右拳速变勾手往右膝前捆去,而左拳速变反勾手由左胯前勾出,停于右胯旁,目视右前方,接着,左手由勾变掌向右上方托去,停于右肩旁,掌心向右;同时右手由勾变掌向右膝盖反击而下,掌心向上,目视右前方。
17。马步左封掌接上,身步向左转成骑马桩,同时左掌从右肩向左切下至左膝前,掌心向前;右手由右膝下向左肩封去,目视左前方。
(四)第四段
18。白鹤角脖(左)接上,由骑桩变藏山桩,右手反掌为勾向左膝前勾去;同时右手向右侧收回,目视左前方,接着右手急向左前方捆去,右脚向左后斜退半步,同时左手变掌由左肋下向左上方伸出,手心向上,目视左前方。
19。白鹤角脖(右)右脚向前跨一步,左掌突然反变勾手向左后方拉回;同时右手经左胸前向右膝前反勾而去。接着左手向右膝前捆去;同时右手缩回右胸前。紧接着左脚向右后斜退半步,右手由右胸前插出变掌向右方横扫而去,掌心向上,目视右前方。
20。拗弓步冲拳接上,左脚向左前跨一步,同时左手由左后往左膝前捆去,并缩于右腹前;而右手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向外援缩于由腰际,目视左前方。接着右脚顺势向左后移动半步与左脚平行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由右向左挑拳,右手由腰际向左前方平冲而出,目视左前方。
21。三保一太子接上,上身后坐成骑桩,同时左拳向右劈下,缩于右腹前;右拳急收于由腰际。接着上身立起成左弓步。左手不动,而右手从左小臂上再向前猛冲一拳。左拳再次挑起,右拳急收回,复又一次平冲而出;紧接着两拳变勾手突往右后拖去,而右腿向前猛力踢去。右脚踢罢急退至原位,而左右两手急变掌向前退去。
22。三闯辕门接上,由骑桩变藏山桩,左拳从左膝前劈下,同时右手变掌为拳收于右侧后,目视左前方。左脚踏半步,右脚向左脚前大跨一步成马步;同时左拳收回于左腰际,而右拳向正前方(即上步后的右膝前)从上而下猛劈一拳,拳心向内,目视右前方。接着右拳急变掌向右后砍去,掌心向下;同时左手变掌向右肩封去,掌心向外。
23。开门破肚接上,左脚向前猛跨一步成左虚步,同时脸上变掌合于胸前。右脚向前大踏一步,两合掌向正前方大杀而出,指尖向前,目视正前方。接着身往右后转360°成右弓步,左右两手同时合掌变勾手分别往后勾拉而去,左右两勾手分别抱拳于左右两腰际。然后两手再次合掌于胸前向正前方再次杀去。
(五)第五段
24。单刀赴会接上,右脚向右后方退去,身往右转90°,同时右掌由右下经左上变勾向右后方勾去,接着左脚随之向右前猛跨一步成骑桩,左掌收右胸前。左手以掌向右胸前方截下又迅速往左前方反击,掌背在前,掌心向内,右脚向左前方猛跨一步,体左转90°,左脚随之往右后移成右弓步同时左掌缩回护于腹前,而右手以掌向左前方截下。紧接着右掌迅速往右前方反击,掌背向外,掌心向内,目视右前方。
25。背弓反射接上,由右弓步变成藏山桩,右掌急向右膝前撩砍下去,变为钩手,左手抱拳护于左腰际,上身后转180°变成左弓步,左手向左肩上挑拳,拳心向前,同时右手向左前方平冲而出,目视左前方,紧接着右拳缩于右腰际;左拳下砍至左膝前。
26。弓步挑拳接上,上右脚成藏山桩,左右两手抱拳于左腰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接着桩变右弓步,右手向右肩挑拳,同时左手平肩向右前猛冲而出,目视右前方。
27。单凤朝阳(左)接上,变骑桩,左手缩回左腰际,右手变勾手由左胸前勾至右膝前。随之左脚向前跨一步,上身向右转90°,左拳经右胸前向左膝前下劈拳,同时右拳平太阳穴向左上方横击而出,目视左前方。
28。单凤朝阳(右)左脚向前虚踏半步成骑桩,右拳经左胸向前右下劈拳,抱于右胯旁,左手向左膝前反勾而出。随之右脚向前跨一步,右拳经左胸前向右膝前下劈拳,上身向右旋转90°,左拳平太阳穴向右上方横击而出。
29。双凤朝阳两脚向正前方同时跃起,同时两拳在腾空之际交叉分别向左右斜劈而下。随之,双脚落地成骑桩,两拳再次分别由左右两边同时向假设敌之两鬓猛击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