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 1 谈判计划的编制(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围绕这些问题还可以派生出更多的问题,例如:如果我方提出的要求对方不能接受怎么办?我方应该有几个备选方案?哪些问题必须坚持,不能有任何让步?哪些可以适当让步?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所罗列的问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以利益追求为问题的出发点;

(2)不能只集中于唯一的问题,多个问题将给谈判带来机动性;

(3)问题应该有主次之分,其依据是利益的重要程度;

(4)顾及谈判对方的利益及利益的重要程度;

(5)问题必须具体,可以操作、计量,并且可以协商;

(6)应该有备选方案作为问题答案,这往往就是谈判追求的目标。

2。谈判计划制订的基本思路

谈判计划的制订和其他工作计划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该计划不仅是自己的工作程序,它还涉及对方的意愿。如果对方不同意该计划则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在制订谈判计划时必须仔细考虑到对方的接受程度。同时对方也会根据自身利益制订谈判计划。两个计划该如何处理呢?通常情况下,第一轮谈判的内容就是谈判计划的确认。双方都举出各自的谈判顺序,然后,双方进行谈判,最后确定谈判的计划。由此可见,谈判计划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顺序。

面对所谈判的问题,在谈判顺序上是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这两种思路各有利弊。

(1)先易后难。将容易解决的问题首先解决,然后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把最难解决的问题留在最后。这样似乎使谈判的气氛和谐一些,也使谈判进程容易控制些。问题是尽管容易的问题容易解决,但到了困难问题的谈判时就很少再有回旋的余地,出现谈判僵局时很难再有后退的空间。

(2)先难后易。首先谈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有所突破,后面就比较容易了。但是,很明显,一开始就碰到难题,使谈判陷入困境,也使双方对谈判成功的信心减退,则谈判很容易陷入僵局。

可见谈判计划的制订本身就有很强的艺术性。

(1)分清问题的难度。制订计划之前应该将要解决的问题理清。每个问题都与各自的利益紧密相关,但重要程度对各自是不相同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对双方都很重要(即H-H)。这样的问题往往最难对付,谈判难度最大,因为涉及自身最关键的利益,都不愿轻易让步。

②对我方很重要,而对对方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即H-M或H-L)。对这种问题我方会特别关注,对方不太重视,谈判相对要容易些。

③对我方不太重要或不重要,而对对方很重要(即M-H或L-H)。对方会花很大精力来争取,而我方不太愿意多纠缠,谈判也会容易些。

④双方都不太重视的问题(即L-L)。谈判不会投入很多精力。

(2)采用博弈的思维方式。制订计划时,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制订若干个博弈方案。将我方很关注的问题和对方很关注的问题加以对比分析,利用我方可以让步的问题来满足对方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使对方能在我方关注的问题上给予满足,并且使对方放弃或减少对不太重要问题的追求。我们称其为“套餐”。如果把问题都变成套餐的话,谈判计划就容易编制了。

(3)最麻烦的是双方同时关心的重要利益。针对这样的问题要仔细分析双方利益分配的各种可能性,然后研究其实现的可能性。更有效的方法是将该问题进一步细分并深入分析,从中发现双方的不同和个性,再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划分。

案例6-2的进一步分析:

K公司在制订谈判计划时,最关注的问题是质量必须得到充分保障,其次是交货期尽可能早一些;而认为对方最关注的问题是交货期的紧迫性,其次是尽可能有较高的经济收益。应该如何应对比较好?

为什么B公司不把经济收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双方有长期合作的历史,B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在价格上是有所让步的,但在交货期上不敢马虎,怕因为时间太紧张会影响质量和今后的合作,所以最关注。了解了这一点,K公司在交货期上不宜逼得太紧,而应该在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以适当放宽交货期限来要求高质量,这是第一项博弈。但是,交货期不能放得太松,因为K公司自己的交货要求也不宽松。为了得到B公司的尽可能短的交货期,K公司准备适度增加订货的价格来达到目标,这就是第二轮博弈。

注意,这两轮博弈不能颠倒次序,而且一定要在第一轮取得实效后才能进入第二轮。

案例6-2讨论:

1。这样的谈判次序和问题的排列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要在第一轮博弈取得实效后才能进行第二轮?

3。如果第一轮已经达到目的,是否还会进入第二轮?

4。B公司会接受这样的计划吗?为什么?

3。谈判计划的制订

当谈判问题次序确定后,谈判的计划就可以详细制订了。根据问题的先后次序,并估计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条件,编制谈判的实施计划。在第一轮关于谈判计划的谈判之前,将谈判计划作为重要的文件发放给自己方面的谈判人员做准备;在谈判时作为参考文件递交给对方作参考。注意,计划制作得越具体越深入,就越能说明我方对谈判的重视程度,越能体现出我方的诚意,也越能在谈判中获得主动。谈判计划不仅要给出时间进程的安排,还要涉及策略的选择、谈判队伍的组织、谈判设施的确定以及谈判预算等事宜。

4。谈判过程中策略选择的原则

谈判计划制订中必然会涉及策略的选择。谈判过程中的策略选择不能自行其是,实际上上述的谈判问题次序的选择也属于策略选择的一个组成部分。谈判中人员的组织、地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资料的准备等都很有讲究,应该遵循一系列原则。

(1)以达到谈判目标为宗旨。选择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既定的谈判目标,一切策略的选择和安排都应从这方面出发,切忌感情用事。明确谈判目标则容易解决问题,有利于对方的理解,不会造成双方的误解,有利于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2)与谈判实施计划的配合。谈判计划是以解决问题的次序为导向的,因此,策略的选择也应该与问题解决的次序相一致。问题和各自的利益直接挂钩,所以策略的选择与利益的性质、问题的表达方式应该匹配。

(3)策略和谈判双方的文化特性相一致。策略和我方的价值取向一致,才能体现出自身的风格,从而体现出我方的诚意。同时策略要适应对方的文化,包括对方企业或组织的文化特点和对方谈判人员的文化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能使对方比较容易接受,并能给予密切、友好的配合。

(4)策略的灵活性。谈判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问题的深入,发生争论的机会增加,谈判人员情绪的影响也会加大。因此,谈判策略必须有灵活性,可以随机而改变。

应该说谈判策略的选择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决策活动,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归纳。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将根据不同的谈判情况,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总的来说以紫色风格为选择的主要方向,当然如前所述,有时紫色偏红,有时紫色偏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