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2 提议和接收提议(第1页)
8。2提议和接收提议
谈判者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应该首先提议还是应该回应对方的提议?因为,首先提议的问题中包含着大量信息,也就是说首先提议就会先于对方表现出我方的需求或想法,容易陷入被动。而首先让对方提议,可以后发制人。但试想谈判双方都不愿意首先提议的话,不就是一开局就陷入僵局了吗?其实,关键不在于谁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而是谁首先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当然,有的谈判没有商量的余地,有一方必然首先提出问题。例如,在服装贸易谈判中,客户到服装公司产品展览厅参观了今年新款式服装后,必然会对其中许多方面提出疑问,谈判就从这儿开始。但在许多合作项目谈判中,双方都不愿意先开口。最后,常常是准备充分的先发言,提出合作中的问题。
8。2。1提议
提议的关键是找到问题的入口,通过提议将问题引到我方关注的问题上来。第一个问题提出并协商后,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步步逼近问题的核心,即利益的获得。可见第一个问题很重要。第一个问题对双方都不会太尖锐、太敏感,但又是核心问题的入口。接着应该关注进入问题核心的路径。选择路径也很重要,太远的路径不仅使谈判花费太多的时间,更会使对方失去信心,甚至让对方有机可乘,导入对方的解决路径;路径太短也有问题,因为认识上的差距,使得问题难以解决,会引发激烈争论。
提议总是试探性的,随着问题的深入试探的程度会逐渐减弱。提议的组成模式可以归纳为表8-1。
表8-1提议的组成模式
每次提议的话语都由两部分构成:条件、出价或承诺。而且最好是将条件放在前面,把出价或承诺放在后面。因为提议是试探性的,不能马上得到结论,因此开始时条件和出价都是模糊的。随着议论的深入,条件变得越来越具体,而出价或承诺始终是模糊的,当然,模糊的程度可以减弱,但仍然保持着模糊状态。
【案例8-1】工程谈判中的提议和应对
A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建筑工程公司,对于成片工业区的建设有丰富的经验。而B公司是某地的开发公司,获得了当地工业园区的开发项目,在资金和初步方案落实的情况下,与A公司进行谈判,确定建设的具体过程。在双方对该项目的各种要求取得了一致后,重点关注的是开始设计的时间、开始施工的时间,以及完成具体计划的时间。从本质上来看,双方都想加快速度,因为时间就是效益,但又各有难言之隐。A要认真准备各种技术方案,不能有半点差错,还需要物色合适的施工单位,B则需要有时间进行融资,筹集资金是其最为关键的问题。当然各自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也不愿让对方马上明白自己的难处,特别是B不愿让A知道自己资金来源的渠道。谈判桌上的交流就开始了。
B方代表:“前面我们对工程的要求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想必没有什么问题了。下面我们要讨论具体的工程计划和日程安排,你们能不能先谈一下看法?”
评点:看似提议,实质是把首先提议权推向对方。
A方代表:“对于工程要求,暂时提不出新的问题。至于何时启动,要看我们双方准备工作情况再来确定。对于我方来说,如果你们都已经准备就绪了,我们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评点:对于工程要求没有明确表态,是为了留有余地。首先提议,其方式就是按表8-1的方式进行,条件模糊,承诺也模糊。但已经获得了主动权,让对方先表态。
B方代表:“如果我们全部准备就绪,你们什么时间可以开始呢?”
评点: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尽管有点咄咄逼人的架势,但没有抓住主动权。
A方代表:“我们有一整套规范化的运作程序,这个工程有些特殊,但还是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关键在于采购,资金到位是基础。如果资金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始工程设计。”
评点:条件开始具体了些,承诺仍然模糊。把问题具体化,要对方回答。
B方代表:“首批资金没有问题的话,你们什么时间可以进场?”
评点:问题仍然没有提好,显得被动。而且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B方资金上有一定问题。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提议的难度,应对也不容易。现在换一种说法再来对比,当A方代表第一次提议后:
B方代表:“如果我们全部准备就绪,你们能否在两个星期内进场?”
或:“如果你们在两个星期之内进场的话,我们不会有什么问题。”
评点:从语言角度来讲后一种说法更好些。因为强调的是对方的行为要求。
A方代表:“如果你们的资金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尽快进场。”
评点:资金问题成了关键,但仍没有承诺进场的时间表。
B方代表:“你们两个星期之内进场,我们能确保你们的资金需要。”
评点:问题已经接近解决,只等最后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