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简报的写作(第1页)
第三节简报的写作
一、简报的性质和作用
简报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之间互通情况、汇报工作、交流信息的一种信息文书。虽然它不能代替正式公文,也不能公开出版,但却凭借其简洁的文字、灵活的形式,成为了一种使用范围极广、使用价值和使用频率极高的文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以及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机构编写的通讯、动态、情况反映、信息通报、内部参考资料等都属于简报的范围。
简报的作用包含三个方面:
1。汇报作用
因为它不是公文,下级可以通过它较为灵活地向上级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的工作情况和重要动态,以便上级能迅速了解下情,及时而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指导工作。
2。指导作用
上级机关、单位常常可以用简报的形式向下级宣传有关方针政策,传达有关会议精神,交流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批评不良倾向等,用以指导下级更好地工作。
3。交流作用
在平级单位之间,简报可以起到密切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加强合作,改进工作的作用。
二、简报的特点和分类
(一)简报的特点
1。简明性
简报的一个“简”字,代表了简报的基本特性。为了体现这一特征,作者在编写简报时要首先注意选材精当,不求面面俱到,要求文字简洁,对事物作概括的反映。一般简报均为一事一报,字数最好是千字左右,至多不超过两千字。篇幅过长,文字过繁就不是“简报”了。
2。新颖性
简报不能有事就报,要注意从党的中心工作和单位阶段工作的需要出发,在众多的事件中选取那些有价值,值得重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予以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报道。在确保真实性的基础上,简报的语言要准确、规范,避免用词、用语不当,语意混淆。
3。及时性
简报在编写、印发上要尽可能快,以便及时提供情况,保证及时处理问题,不贻误时机。重要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加以上报,一日一报,甚至一日数报,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真和专线电话等手段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4。真实性
简报的编写极其严肃,简报中所反映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要仔细核实,实事求是,既不能隐瞒事实真相,也不能“锦上添花”。任意的夸大或缩小都是必须坚决杜绝的。
(二)简报的分类
1。工作简报
它是为了推动日常工作而写的简报,也是简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的任务是及时反映工作进展状况,交流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或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上级领导或下级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工作情况服务。编写工作简报,要注意迅速及时并围绕工作中心,突出重点,抓好典型。
2。专题简报
它是针对某项工作、任务、活动而写的专项简报。它与工作简报的差别是前者面向全局,有较强的广泛性。专题简报的编写是伴随着某项工作、任务、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工作、任务、活动宣告结束,简报的编写也就停止,因而,它比工作简报更看重时效性。
3。会议简报
它是在会议期间为了及时通报会议情况而写的简报。它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连续性的。其内容主要包括报道会议动态及其重要情况,也可摘要编发主要的报告、讲话、讨论发言以及会议决议等。会议简报是专为会议服务的,会议结束了,简报也就停办。因此,它是阶段性的简报。
4。动态简报
它是为了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通报新近发生的事件、情况而编写的简报。这种简报是针对最新的状况作出的及时通报,具有极强的动态性、时效性。动态简报一般可分为工作动态简报和思想动态简报两种。它要求传达最新的工作动向、思想动向或某种思潮。这类简报多见于有关单位编发的“内部参考”,具有内参和保密性质,其流通、阅读范围均有严格的限定。
三、简报的格式和写作
(一)简报的格式
简报的报头设在第一页的上方,有些类似公文的“红头”,一般也是套红印刷,约占全页13的篇幅,下边用横线与正文部分隔开,其间隔横线一般为红色。报头通常由简报名称、期号、编发机关、印发日期、保密与缓急程度等项目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