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观点
刘卫英,王立其他已完结
在“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主题学考察”中,作者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存在于中国神话传奇文学中的隐喻图景,它是文稿最为独特的一个学术视角。沿着这一视角,作者运用主题学的分析方法,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发掘出动植物、自然等生态现象的典型拟人角色形象,并将其中隐含的主题与结构以显白的语言勾勒出来。这种勾勒是对中国传统文学主题的深层挖掘,它能够更好地阐发民族文学的个性与共性。
更新时间:2025-11-17 10:34:48
- 四树神崇拜体现的生物共在生命意识及物活观念
- 三南亚树木崇拜与佛经树神故事影响
- 二伐树的要诀与树神生命线遭破坏后的厄运
- 一伤树血出与植物遭害体现的血崇拜观念
- 第二篇 植物生态文学与神秘思想叙述编
- 五亦雁亦鹅 雁文化的世俗化实用化
- 四孤雁哀鸣 失群个体的生存悲剧及其呻吟
- 三雁的人伦情怀的确立认同与普泛化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四虐食习俗的人性根源与生态伦理批判
- 三虐食唐宋豪侠精神的扭曲体现
- 第一篇 动物生态文学与神秘叙事编
- 一明清小说及民俗叙事中怪牛形象的外域印痕
- 二中古汉译佛经中的牛形象及其演变
- 三斗牛斗虎武侠精神的一个象征意象
- 四牛助人向猛兽抗争和牛朋友
- 第二章 明清时期人与猛兽相安相亲故事
- 一明清小说中的虎不犯孝子母题
- 二虎的预兆报恩与虎孤儿的人心和记忆
- 三捕猎猛兽遭遇警戒以罢手与猎虎的限额
- 四由佛经文学心诚感凶兽模式到孝子神异功能描述
- 第三章 生态主体的扭曲和被镇压 猴子闹事与擒猴叙事
- 一表演技能 人以猴作为观赏对象
- 二顽皮猴形象 佛经中猕猴的自然生态写照
- 三思归山林 猿猴对于人的能力与自然生态的向往
- 四明清小说中的擒猴叙事
- 五猿猴报恩的情商与情绪记忆
- 六明清小说中猿猴叙事的人伦生态意义
- 七猴孩与猴的技能的夸张性参照性
- 第四章 明清蜘蛛斗龙故事与传统蜘蛛文化
- 一明清滨海蜘蛛斗龙故事的广泛载录
- 二宋前大蜘蛛叙述及佛教对于蜘蛛的笼络
- 三蜘蛛崇拜与宝失家败物性相制母题
- 四蜘蛛母题在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中的扩展
- 第五章 明清巨鼋母题的渊源及生态学意蕴
- 一唐前文献中的巨型鼋类故事
- 二唐宋元时代的大鼋巨鳖传说
- 三明清时期人与巨鼋的冲突和互相复仇
- 四清代中后期大鼋巨鳖报恩传说
- 第六章 巨蚌传说的生态民俗想象与性别文化解读
- 一巨蚌形象女性化解读的文化意蕴
- 二龙夺珠母题亚型的政治伦理化
- 三巨蚌形象女性解读之外的民俗观念史溯源
- 四巨蚌的传说与巨蚌的生存危机
- 第七章 大雁意象的人性化观照与弱者话语的生态审美
- 一以雁自况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一个切入点
- 二鸿雁传书 真假参半故事的传播效应及佛经的胡雁
- 三雁的人伦情怀的确立认同与普泛化
- 四孤雁哀鸣 失群个体的生存悲剧及其呻吟
- 五亦雁亦鹅 雁文化的世俗化实用化
- 第二篇 植物生态文学与神秘思想叙述编
- 一伤树血出与植物遭害体现的血崇拜观念
- 二伐树的要诀与树神生命线遭破坏后的厄运
- 三南亚树木崇拜与佛经树神故事影响
- 四树神崇拜体现的生物共在生命意识及物活观念
- 第九章 古代仙草崇拜的生态伦理意蕴
- 一返生草长生草和疗病草及其生命延续能量
- 二肉芝等珍稀植物及其神奇功能
- 三仙草崇拜的本土文化根源
- 四动物特殊能力在发现良药仙草过程中作用的叙事
- 五仙草等植物崇拜的佛教伦理意蕴
- 第十章 古代柳叙事的文化传承与生态调整功能
- 一人格化的柳神及其叙事文学表现
- 二本土柳文化的累积和扩散过程
- 三柳崇拜的神秘内核与人文生态平衡意义
- 四佛教文化的影响与柳崇拜的中国化
- 五柳御洪水与清代柳崇拜的生态制衡意义
- 第三篇 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化观念编
- 一动物昆虫的一物必有一制原则
- 二象征性的物性相克原则及其戏剧性叙事
- 三对于物性相克必要性的证明与呼唤
- 第十二章 明清虐食载录与潜生态反生态伦理观念
- 一明清虐食场面过程的引人关注现象
- 二明清小说对于虐食滥杀现象反感的表现
- 三虐食唐宋豪侠精神的扭曲体现
- 四虐食习俗的人性根源与生态伦理批判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三雁的人伦情怀的确立认同与普泛化
- 四孤雁哀鸣 失群个体的生存悲剧及其呻吟
- 五亦雁亦鹅 雁文化的世俗化实用化
- 第二篇 植物生态文学与神秘思想叙述编
- 一伤树血出与植物遭害体现的血崇拜观念
- 二伐树的要诀与树神生命线遭破坏后的厄运
- 三南亚树木崇拜与佛经树神故事影响
- 四树神崇拜体现的生物共在生命意识及物活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