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典作品鉴赏与分析(第2页)
崇尚文化艺术的亚历山大王使希腊艺术广播东方,又从古代东方文化中吸收营养,从而使东西方文化开始交流与结合,促进了文明的新发展。随着城邦国家的瓦解,政治、宗教、艺术也逐渐丧失了严肃性和公民性。艺术开始成为满足少数贵族统治者自我炫耀、享乐和粉饰现实的手段。这就使神在艺术中的地位降低,人和人的生活更多地出现于艺术题材中。
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以雕刻为主。希腊化时期,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希腊本土雕塑传统深厚,雕塑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古典时期,象征至高无上权威的宙斯和城邦保护神雅典娜,在艺术中已不占主导地位,象征着爱与美的维纳斯则逐渐登上艺术的宝座,许多姿态各异,模仿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优美的样式”造型接踵问世。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从人的生活出发,肯定人生,赞美人的美,赋予人的肉体和精神以崇高而十全十美的理想,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通过希腊化时代的雕塑家们对维纳斯的创造,可以看到充满人性的女神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另外,《胜利女神》、《拉奥孔》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虽然前两者都已残缺不整,但作品所表现出的女性自然柔美的体态和生动的肢体形态,让人深深感受到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引发人们无限的幻想与思考。
2。作品介绍
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图8-2)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材质,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1820年在希腊本土和克里特岛之间的叫米洛岛的一个山洞里,一位农夫发现了这尊雕像,几经周折后于1821年5月1日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所得,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成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它就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图8-2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
罗马文化传承自希腊文化,所以罗马神话的基本部分也承袭了希腊神话。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底德在罗马的神话中变成了维纳斯。在希腊神话中爱神阿芙罗底德拥有媚惑力量的腰带,只要佩上了这条腰带便能得到想得到的爱情。据说,天后赫拉就是借这条腰带获得宙斯的垂青。阿芙罗底德与战神阿瑞斯所生的儿子是厄洛斯,厄洛斯希腊文原意为“爱”,也是希腊神话中司爱之神的名字。在罗马神话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和战神玛斯所生的儿子是丘比特。所以《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其实这是混淆了希腊与罗马神话。
阿芙罗底德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由此获得残缺之美的殊称,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竞相制作。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最令人陶醉的手:第一个是圣母玛利亚的手,代表母亲的手;达·芬奇《蒙娜丽莎》的手,代表的是独特的“那一个”——一个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大师笔下的意大利妇人的手;《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手,代表的是“虚无”的双手,因为她的手臂已经残缺,她的手只存在于想象中,但这双手却是最美的。对于她断臂的原因莫衷一是,有人说出土时双臂已残,有人却说是在争夺雕像的过程中丢失的。
3。作品分析
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像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整尊雕像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这种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
三、古希腊掷铁饼者
1。时代背景
公元前5世纪前期的希波战争,拉开了希腊古典时期的帷幕。这场战争由于各城邦之间非凡的合作,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的民族优越感。可是,战争带来的和平与安宁并不长久,它很快被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争夺所取代。此后,希腊城邦之间的不和带来了不少骚乱。就在这一时期,希腊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进一步成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特别是在文学艺术上,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当时的希腊文化和艺术以雅典居领导地位,特别是在伯里克利斯执政的时代。在造型艺术领域,追求造型美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不再仅仅看重作品的宗教作用和政治作用了。由于整个希腊社会充满竞争气氛,这使希腊造型艺术更丰富多彩并更加追求完美境界。可以说,古典时期的美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雕刻和建筑对以后的影响最为深远。
公元前449年-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雕刻艺术在历史积淀和超越中,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还具有的拘束与呆板,逐步发展出比例和谐、结构准确、形体优美、感觉精微的理想化的写实性人体艺术。在这个雕刻艺术走向完美境界的鼎盛时期,艺术风格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每一种风格都可以找到优秀的、有代表性的著名雕刻家。古典时期的雕刻风格静穆典雅,这种风格最集中体现在雕刻家菲狄亚斯的代表作品之中。他为雅典卫城广场和巴底侬神庙创作的《雅典娜神像》以及为奥林匹亚神庙创作的《宙斯神像》,现在只能从文字记载和罗马摹制品中去了解了。他为巴底侬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荷矛者》和《束发的运动员》,也是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
2。作品介绍
《掷铁饼者》(图8-3)是古典时期最著名的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约作于公元前450年。原作本为青铜雕像,但是遗留下来的只有古罗马的大理石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
图8-3掷铁饼者
米隆,古希腊著名的雕塑家,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由于历史久远,他的生平只能根据有限的材料和传说来考证。他生于伊留特拉夷,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雅典度过,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480-前440年左右。他对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他首先赋予了雕像以生动的表现力,也是从他开始,希腊的雕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并步步走向成熟。
米隆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他在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完美的艺术技巧,令许多后世的雕塑家望尘莫及。他的作品大多是传说中的神、英雄和运动家、动物等,但原作都已遗失,现在看到的都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据说米隆本人就曾受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大无穷,能肩扛公牛,所以他对体育有着真切的感受,这为他创作优秀的体育类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体验。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雅典娜和玛息阿》。
3。作品分析
《掷铁饼者》是米隆的代表作。这个雕像成功地以静态的语言表现出运动的意念。雕像选取铁饼摆到最高点,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就是所谓“引而不发”的状态,这一瞬间的动作概括了掷铁饼这一动作的整个连续过程,它向观赏者生动地暗示出身体的弯曲、扭转以及铁饼即将运行的轨道。透过肌肉活动着的紧张肢体,能让人感受到运动员全身灌注着一股内在的力量,但整个姿态又是那样优美,尤其是脸部呈现出高度的镇定与从容。这种矛盾统一,创造了一种戏剧性的和谐,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掷铁饼者》还被作为体育运动的最好的艺术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掷铁饼者》不是希腊运动员典型动态的“剧照”,按照现代运动员的习惯,这种姿态是掷铁饼者无法承受的。《掷铁饼者》惊人的运动效果,恰是雕刻家富有创造性的改造前辈的艺术程式的可喜收获。
或许,雕刻家依据预先确定的准则,请模特儿做一个相近的姿势,然后凭艺术家的造型理想来加以修改,使它看起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这样就使形式化的形象和具体形象之间取得了一种巧妙的平衡。至于它跟最恰当的掷铁饼动作是否完全一致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米隆的雕像征服了运动。米隆的雕塑标志着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雕塑艺术进入了成熟期。
四、古罗马科洛西姆竞技场
1。时代背景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自此,古代欧洲文化中心便从希腊转移到了罗马。
古罗马的兴亡,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历史阶段:王政时代是地中海亚平宁半岛中部的一些拉丁原始氏族部落建立罗马城,实行王政的时代,也是早期古罗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共和时期,是奴隶主贵族共和国形成、发展与变更的时期,也是古罗马势力范围不断扩展的时期;帝国前期,是帝国建立与发展的时期,也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期;帝国后期,是罗马奴隶制发生危机和帝国走向衰亡的时期。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和高卢人灭亡。这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端。
古罗马美术最繁荣的时期,大致在公元1-3世纪,即共和末期到帝国后期前一段。古罗马美术是延续古希腊美术发展而来的。当罗马人侵占了希腊领地时,他们对希腊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奉为至宝。他们把大量希腊艺术品掠到罗马,进行大规模仿造。同时,希腊的艺术家也有不少到了罗马,这一切都使罗马的艺术大大地浸染了希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