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4章 开海之争飞升在即(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追赠裴怀安为太师,谥“忠毅”,归葬故里;

二、彻查紫云山静心苑及全国所有皇家别院,凡涉非法拘禁、人体试药者,无论亲贵,一律下狱;

三、正式确立共情瓮制度为国家司法凭证之一,今后重大案件须留存音证;

四、赦免所有“逆种”“罪孥”后代,准其恢复族籍,参与科举。

圣旨所至,九州沸腾。

然而,风暴并未停歇。

六月初七,幽州传来消息:断龙谷再次传出孩童哭声,猎户称见白影盘旋于废墟之上,且空中隐隐有歌声??正是当年北七院幸存者所唱的乡谣。更有甚者,一名樵夫在谷底发现半截玉玺盖,上有暗纹,拼合后竟是一幅地图,指向京畿西南某处地下宫殿。

莫笙连夜解读,脸色骤变:“这是‘声陵’??传说中先帝为保存禁忌记忆所建的地下音墓。入口应在骊山脚下,与皇陵同脉。”

柳念当即决定亲赴骊山。

临行前夜,兰枝来到守梦庐。她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将一支铃兰花插入归语瓮中,又取出那支共情瓮碎片打造的短笛,轻轻放在案上。

“你要去多久?”她终于开口。

“找到阿?最后的声音,就回来。”柳念望着她眼角的皱纹,“然后,我们一起去岭南。你说过,那边的春天从不断雨,适合种槐树。”

兰枝点头,转身离去。走到廊下时,忽停下脚步:“柳念,你知道为什么共情瓮能存二十年不腐吗?”

“因音不灭,念不息。”

“不对。”她回头,眼中泪光闪动,“是因为有人一直在听。只要还有一个活着的人愿意听,亡者的声就不会真正死去。”

柳念怔住。

她走了,背影融进夜色。

七日后,骊山脚下。

赵沉舟率龙骧卫先行探路,在一处废弃道观下发现隐秘机关。开启石门后,露出一条向下延伸的甬道,两壁镶嵌无数音晶片,映出历代帝王面容??但他们的眼睛,全是闭着的。

“他们在回避。”莫笙低语,“这些画面记录的,是他们不愿看见的真相。”

深入三里,豁然开朗。一座巨大地下殿堂浮现眼前,形如倒置巨瓮,穹顶悬挂九千九百九十九枚铜铃,每一枚内藏一段被封印的声音。中央高台之上,矗立着最后一具共情瓮,通体透明,宛如水晶,内部悬浮一颗跳动的音核,散发幽蓝光芒。

柳念走近,耳边忽然响起熟悉的声音:

>“阿?……是你吗?”

竟是他自己三个月前在北七院的那句呼唤。

“这不是储存,是回响。”莫笙震撼道,“这里不是音墓,是‘声茧巢’??将重要声音投入此地,便可引发连锁共鸣,让整个网络持续震荡。换句话说……我们在北七院听到的一切,其实早就在这里预演过了。”

柳念猛然醒悟:“所以阿?从未真正被囚禁在京郊?她的意识一直分散在这张网中,作为维持系统运转的能量源?”

“极有可能。”莫笙指向高台边缘一块石碑,上刻铭文:

>“以纯音养国运,以童心镇山河。静心者不死,聆听者长存。”

“荒谬!”赵沉舟怒吼,“他们用活人做音核,还美其名曰‘养国运’?”

柳念没有说话。他取出归语瓮,将其置于水晶瓮旁。两瓮相触刹那,音核光芒骤盛,整座殿堂开始震动。铜铃齐鸣,万千声音奔涌而出??有母亲哄睡的歌谣,有少年离乡的誓言,有老兵坟前的忏悔……它们交织升腾,冲破地壳,直上云霄。

骊山上空,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

就在此时,一道黑影从侧廊闪出,手中匕首直取柳念咽喉。赵沉舟飞身拦截,却被对方一掌震退。那人蒙面黑衣,动作诡异,竟似不受痛觉支配。

“御前暗卫?影傀!”莫笙惊呼,“已被药物改造,失去神志,只为执行最后命令而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