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制服的诱惑(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七章制服的诱惑

1882年夏,时任北洋水师统领的丁汝昌组织人员,参考英国海军军服,经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颁行了中国第一部海军服装规范《北洋水师号衣图说》,这是中国第一部近代化的军服规范。

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学部上奏折,奏遵拟女学服色章程。全文如下:

奏为遵拟女学服色章程。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窃本年闰二月。臣部具奏分年筹备事宜内开本年应颁布女学服色章程,奉旨立宪政编查馆核准在案。查各国女学校制度,女学生服色旨有一定。即考之中国古礼。如深衣、首服、足服等制,见于经训及儒先之说者,判然不同。学校为教化所关,尤当参酌古今之宜,定为整齐严肃之制,庶几学风之朴,妇容之庄,有以养成高尚端淑之人格。礼教之防,莫先于此。兹酌定女学堂制服,凡讲堂操场均定为一种服式。以期简而易从。至两等小学,其女学生年岁皆在十五岁以下,礼未加笄,宜仿童子不裘裳,不履绚之义,学堂服饰,即用家庭常服,以省繁费。总之,女学为教育之根本,衣服为行检之表率,有管理训迪之责者,宜力除奇袤奢靡之习,庶几有裨于化民成俗之美,敬教劝学之规。此则臣部与办学诸员所宜兢兢共勉者也。谨将拟定女学服色章程缮单恭呈御览。如蒙俞允,即由臣部遵奉颁行,所有臣部拟定女学服色章程,谨缮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宣统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奉旨;依议。钦此。

谨拟女学服色章程,缮具清单,恭呈御览:

一、女学堂凡遇行礼日期,监督、教习、监学、堂长、院长等,如系有封命妇,即按品级吉服行礼。无封者,常服行礼。未适人者,即着学堂制服行礼。至学生,无论已适人未适人均着学堂制服行礼。

二、平时在堂,无论监督、教习、监学、堂长、院长、学生,均着学堂制服,惟女子小学学生,均用家庭常服。

三、女学堂制服,用长衫,长必过膝,其底襟约去地二寸以上,四周均不开衩,袖口及大襟均加以缘,缘之宽以一寸为度。

四、女学堂制服,冬春两季用蓝色,夏秋两季用浅蓝色,均缘以青。

五、女学堂制服,用棉布及夏布,均以本国土产为宜。

六、女学生得佩襟章以为识别,其制以铜为宜,不得用金银。其花样字样均听本学堂自定,但须向督学局或提学司报明。

七、女学生不得缠足。

八、女学生不得簪花傅粉被发,及以覆额。

九、女学生不得效东西洋装束。

学生和女学堂的制服,从来没有被清廷如此重视过。清朝开始了对制服进行改革,就像赵武灵王的那次改革一样,这次也具有政治上追求进步的目的。

1836年,英国文坛怪杰托马斯·卡莱尔埋怨“社会,这个令我越想越吃惊的东西,居然是建立在服饰的基础上的”。

法国大革命巴黎“解放”后,到处都挂着这样的标语:你可以自由崇拜,也可以自由着装。

但自由着装又是何其艰难的事情。在中国,《隋书》记载:一次刑部侍郎辛檀穿了一条红裤子上朝。隋文帝杨坚见到,第一反应是要干掉他,“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管司法的大臣赵绰说,“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好在这是隋文帝而不是隋炀帝,杨坚转念一想,觉得赵绰以死护法是对的,还奖励了他。

就算是20世纪中叶的美国,也有同样的困惑。《欲望的渠道:大众形象和美国意识的形成》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1957年的一天,一位八年级的学生穿了一条红裤子去上学。这是他不懂学校规则的母亲给他购买的。第一节是数学课,他一进教室,立刻在同学中引起了**……数学老师十分恼火,立刻从他的成绩总分中扣去五分作为惩罚。中午,校方以破坏纪律为由将他遣送回家。此后,他就再也没有穿过红裤子了。

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之交,现代国家的制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俄罗斯为例,历史学家里昂说,在最后几世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军事学院。穿制服的不仅仅是士兵,还有医生、教师、律师以及学生。德国旅游指南出版商卡尔·贝德克尔在20世纪初访问圣彼得堡时,证实“将近十分之一的男性都穿着某种制服,不仅仅是许多军官,还有政府官员甚至大中学生都穿着某种制服。”尼古拉二世的皇宫也挤满了穿制服的人,帝国芭蕾舞学校的学生也穿着深蓝色制服,领子上别着银色的竖琴标志。

和俄国交往的清廷外交官,也注意到了对方的制服。俄罗斯制服的特点是肩章特别大,显示了他们对等级和头衔的迷恋。这些东西用大小不同的彩色条纹、星星和带舌帽来表示,最大的帽子犹如垃圾桶盖。1917年,革命者逮住尼古拉二世的时候,最大的羞辱就是将他的肩章剥去。尼古拉在日记中写道:“这种兽行,没齿难忘。”里昂认为,俄罗斯人喜欢炫耀,和大部分俄罗斯军官出身寒微有关,“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俄罗斯军服有一种比外国军服更绚烂的风格”。

1882年夏,时任北洋水师统领的丁汝昌组织人员,参考英国海军军服,经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颁行了中国第一部海军服装规范《北洋水师号衣图说》,这是中国第一部近代化的军服规范。

图说中详细规定了北洋水师官兵军服样式和着装制度,军服分成三大类:官弁、洋枪队、水手夫役,每类又分为春秋冬季制服和夏季制服两种。对于军官,还另有关于礼服的规定。整体来看,各种设计思想、服饰制度,与参照物英国海军制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包含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特色,体现了当时的中国虽国势不振,文化自豪感却仍居于强势地位,对于外来文化予以包容消化。正如蒋百里对梁漱溟所说,中国人在种族上素无偏见,却在文化上非常自信。古人所言:“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北洋水师的军官制服为“海军蓝”,也就是当时称的“石青”。这种色彩在之前的中国军队中是绝无仅有的,英国海军军官倒是对这颜色非常熟悉。军服上衣和军裤的颜色面料保持一致,春秋两季使用线绒,夏季穿着舒适的薄纱,冬天使用厚重御寒的呢子。军靴则采用传统的薄底战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