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难题两个领导的两种解法(第1页)
2。难题,两个领导的两种解法
蒋德璟爱讲,崇祯皇帝爱听。多人参加的大会,成为两个人一问一答的约会了。
蒋德璟接着卖弄:“现在我国恰逢中兴盛世,君臣同心,国富民强,皇上根本没必要担心那些跳梁小丑!肃宗皇帝在位时,北有俺答,南有倭奴,异常猖獗,侵犯我国数省之地。可是肃宗皇帝只派出俞大猷、戚继光等好官,就把南北祸患清理干净。皇上的英明神武,雄才伟略,比起肃宗皇帝有过之无不及,消灭小小东奴只是时间问题。我在工作之余,攒了两本书,一本叫《俞大猷剑经》,一本叫《戚继光练兵书》,就是想作为现在练兵的教科书。”
官场如戏,全靠演技。蒋德璟一通马屁,拍得崇祯皇帝舒服到骨髓。
崇祯皇帝说:“那本《戚继光练兵书》,我也看过!”
蒋德璟说:“那本书皇上看过不管用,还得靠各地将官学习掌握才行。书中所涉及的练刀、练枪、练火器的技能,还得派专业老师如父子兄弟一样传授给士兵,才能起到作用。”
崇祯皇帝说:“这本书还讲到练胆吧?”
蒋德璟说:“练胆是练兵的第一要义。士兵一到战场上就吓尿裤子,怎能指望他们杀敌破阵呢?戚继光说:艺高则胆壮。要想让士兵胆子大,还得以精熟的技能做支撑。”
崇祯皇帝见下面有的大臣打瞌睡,这才意识到两个人扯远了。今天开会的目的是讨论义州事宜。他赶紧转变话题,问道:“现在东奴在义州频繁活动,诸位对此有何见解呢?我们又该做如何准备呢?”
没等其他人说话,蒋德璟又把话茬接过去了。“义州距离锦州90里,锦州距离宁远60里,从宁远经山海关到北京,有1000里。沈阳离我国边境比较远,东奴从沈阳进兵关内,耗时费力。如从义州出兵,到可苛河套地区,只有260里。把那里作为中转站,可直达蓟州、宣府。因此,东奴驻兵义州,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满肚子诗书、满嘴道德的蒋德璟,根本没搞懂皇太极驻兵义州的意图。皇太极把部队前移义州,意在拿下锦州、杏山、松山、塔山4城,拔掉明政府关外的重要据点,进而压迫宁远和山海关。
崇祯皇帝一心想得到破解辽东紧急形势的答案,哪有心思听蒋德璟讲地理课?他说:“现在没必要说这些用不着的,只说目前我们应该怎么办!”
既不懂带兵常识,又没有战场经历的蒋德璟,哪能给出崇皇帝需要的答案,他避实就虚,继续谈他的练兵。
“对付东奴,练兵是根本。练兵虽然是平时的工夫,但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如今关外8城,是战是守,取决于士兵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与敌人对阵,输赢还在于兵精。兵若不精,再好的办法也没用。听说在编兵员10万,其实不过5万,国家却按10万人拨款。如此贪污,不受任何惩罚,才是国家财政恶性循环的结症所在。皇上担心军饷不够用,而我担心军饷太多。我国开国之初,各地驻军,基本上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政府拨款。自从正统年间开始,政府才给驻军拨几万两银子,到万历末年,政府军费预算也没有超过300万两银子。1618年后,政府给辽东军队拨款就渐渐达到900多万两银子,也就是辽饷。现在辽饷、剿饷和其他兵饷,已达2000多万两银子,比万历末年多出5、6倍,但兵力却比那时少很多。给士兵下拨的米面、给马下拨的草豆,都是经天津海运的,多到吃不了发霉腐烂,可将领们依然说粮草不足,动不动就向政府要钱要物。政府给辽军拨发的1000多万银子,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花掉的。到了真正打仗的时候,也就走走过场,然后带着财产逃窜,前方畏敌如鼠,后方害民如虎。譬如贾庄战役,总督战死,两个总兵竟然全身而退。可笑的是,败军之将官职依旧。安排这些以发财为目的的人为将,还能指望士兵们誓死效力?”
蒋德璟所说的总督和总兵,就是指前面介绍的卢象升,总兵指虎大威、杨国柱。
提到这个尴尬事情,崇祯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两个总兵叫什么?”
这是惹人的事,蒋德璟没有勇气指名道姓,便跟着装糊涂,问:“我也记不清楚了!”
崇祯皇帝较真了,心里说,既然你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还装什么好人?“你肯定记得,是不敢说,还是不想说呢?”
蒋德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轻声说:“好像是虎大威、杨国柱那两个奴才。”然后他迅速转移大家的注意力,高声说道,“我国地大物博,英雄众多,何愁无带兵之将?世上从不缺千里马,而是缺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开国之初,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等名将,就是太祖发现并培养出来的。只要政府任人惟才,升贬有序,就不怕没人可用。南宋的岳飞、韩世忠等名将,都来自草根阶层。别说什么汉人不善骑射,东奴铁骑难当。岳飞、韩世忠麾下的步兵,凭借藤牌和火器,不也把金国铁骑打得望风而逃吗?”
崇祯皇帝说:“骑兵还是不能少的。”
蒋德璟见崇祯皇帝说马重要,就接着说马政,说民兵,均说得头头是道,说得崇祯皇帝心花怒放。
最后蒋德璟又用唐太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典故激励崇祯皇帝,说:“东奴的实力不及唐代匈奴十分之一,皇帝也比李世民神武百倍,还怕什么那些跳梁小丑?只要皇帝肯效仿太祖、永乐二帝,修复祖制,中兴自然水道渠成!”
对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全身的明政府,蒋德璟对患病之因说得再清楚,也无济于事。就算朱元璋、朱棣从棺材里回到宝座上,对被子孙们祸害了200多年、严重失信于民的明政府,也照样束手无策。
蒋德璟说得很对、很好,就是没有可操作性,更解决不了崇祯皇帝眼前的难题。
解锦州之围,还得靠洪承畴这样的实干家。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最迟在1640年6月带兵出关,解救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