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9章 大哥这真是你家(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几天后,心理咨询室迎来一位特殊访客??竟是当初反对“声音角落”计划最激烈的教育局副局长。他白发多了许多,神情疲惫。

“我女儿……自杀了。”他坐在沙发上,声音干涩,“她留下一本日记,里面全是画,没有字。最后一页,是一只被绳子捆住的鸟,嘴巴被缝上了。”

李念静静听着。

“我一直告诉她要坚强,要争气,要考名校……我以为那是爱。可她最后一次问我‘爸爸,你觉得我快乐吗’,我居然回答‘只要你成绩好,自然就会快乐’。”他捂住脸,“她死后我才明白,她不是不想飞,她是早就忘了怎么叫了。”

“现在我能做什么?”他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我不想再让更多父母经历这种痛。”

李念递给他一份文件:“加入我们吧。用你的权力,推动全国中小学设立‘心理表达必修课’。不是作为点缀,而是像语文数学一样,计入考核。”

他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

一个月后,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学校开设“倾听与诉说”实践课程,并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文件附件中引用了林知微当年那句笔记:

>“创伤从不因被隐藏而消失,但它会在被看见的瞬间开始愈合。”

同一天,云南山区的村小操场上,孩子们再次围成耳朵形状的圆圈。这次轮到那个曾抱着膝盖哭泣的小男孩站在中心。他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用手势比划:

“谢谢你们听我哭。我现在……想学唱歌。”

扎辫子的小女孩立刻举手:“我教你!我奶奶说,歌声是从心里长出来的花。”

老师笑着点头,拿出一把旧风琴。音不准,节奏乱,但他们唱得认真极了。

歌声顺着山风飘远,穿过峡谷,掠过溪流,最终汇入一片广袤的寂静。

而在北极圈内,那支曾因“应急声音盒”重获团结的勘探队,已将设备命名为“Ω-盒子”。他们在营地门口立碑,刻下一句话:

>“在这里,我们学会了:

>最坚固的避难所,不是帐篷,

>而是彼此袒露脆弱时,依然选择相拥。”

太平洋上的渔船上,老船员的妻子带着孩子登岸团聚。小女孩扑进父亲怀里,仰头问:“爸爸,你在海上听到星星说话了吗?”

他红着眼睛摇头:“没有,但我终于听见了自己的心跳。”

赵岩在少年管教所的教学日渐深入。有个曾持刀伤人的少年问他:“老师,你说你还活着就够了,可我害过人,我还配好吗?”

赵岩沉默片刻,掏出手机,播放一段音频??正是当年他自己在戒毒所听过的“重启人生”宣言集锦。当李念的声音响起时,少年突然哭了。

“从今天起,你每天写一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写满一百天,我就教你写歌。”赵岩说。

三天后,少年交来第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我想成为一个,能让妈妈抬头挺胸的人。”

南方精神病院里,那幅《我想被听见》的浮雕已被送往全国八所特殊教育学校巡展。盲童们用手抚摸线条,用脚感知震动,用心记住每一寸轮廓。有位老师记录下孩子们的反应:

>“他们说,这扇门摸起来很暖,像是有人在里面等着开门。”

>“有个孩子说:‘原来听不见的人,也能被听见。’”

展览最后一站设在贵阳江畔。那天正好是清明,人们自发带来蜡烛、纸船、录音机,在岸边摆成巨大的耳朵图案。有人播放亲人遗言,有人朗读未寄出的信,还有人只是静静地坐着,聆听江水拍岸的声音。

李念站在人群中,手中握着阿木寄来的树叶标本,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风会把我们的声音带到很远的地方。

>别怕说得轻,大地听得见。”

她抬起头,夜空中繁星点点。

某一刻,她仿佛又听见了那个遥远山坡上的口哨声,不成调,却执着地吹着《小星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