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7章 赵茉莉的生日礼物(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你说,如果有一天,你忘了我叫什么,但有个孩子因为知道了祖父的名字而挺直了脊背……你觉得值不值?”

她松开了手。

阳阳深吸一口气,将手掌按在水晶键盘中央。

“我愿以我之忆,换彼之名归。”

瞬间,强光爆发。机器轰鸣如雷,地面剧烈震动。阳阳感到脑海中有东西被抽离??是五岁那年夏天,他在河边捡到一只受伤的麻雀,悉心照料三个月后放飞的情景。那个画面渐渐模糊,最终化作虚无。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同时发生异象:法国巴黎一座博物馆内,一幅百年无人解读的非洲壁画突然显现出完整族谱;加拿大一所学校,一名原住民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了祖辈失传的语言,连他自己都不知其意;日本东京某档案馆,一份二战时期被焚毁的华侨登记册残页自动复原,清晰列出三百余人姓名……

撒哈拉基地内,第一批次名单传输完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人,全部恢复身份认证。机器停止蜂鸣,屏幕变为绿色,显示出一行新信息:“权限升级。共命符认可。全球网络同步率提升18%。”

阳阳瘫坐在地,额头冷汗涔涔。他努力回想那只麻雀的模样,却再也想不起它的颜色。

“你还好吗?”苏黎扶起他。

“我忘了点事。”他苦笑,“但我知道为什么忘了。”

当晚,他们在基地过夜。篝火旁,周怀安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全家福。“我今天想起来的不止我妻子的名字。”他说,“我还记起了女儿的小名??阿囡。她要是活着,今年该八十五了。”

赵承志翻开笔记本,写下:“1943年6月17日,长沙大火第七天,周婉清携女登船北上,目的地武汉。船号‘江安’,载客三百四十二人,全员遇难。”他合上本子,轻声道:“现在,她们至少不是‘无名尸’了。”

第二天清晨,阳阳独自走出基地。沙漠风停了,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升起。他取出那只泥鸟,轻轻放在沙地上。

“你们回家了。”他说。

忽然,泥鸟的眼睛闪过一丝微光。紧接着,远处沙丘上传来一声清越的鸟鸣??不是电子信号,也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活生生的叫声。

他转身跑回基地,抓起录音仪冲出去。镜头捕捉到一幕奇景:数十只沙百灵从四面八方飞来,围绕泥鸟盘旋鸣叫,羽毛在朝阳下泛着金光。它们的叫声交织成一段旋律,正是那首“引魂曲”。

“它们在回应。”苏黎颤抖着记录,“动物也在参与记忆回归!”

沈知秋望着天空,久久不语。良久,她低声说:“我们一直以为,守誓是人的使命。可现在看来,山河草木、飞禽走兽,乃至风雪雷电,都是这场漫长归途的见证者。”

返程途中,阳阳做了个梦。梦里,他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四周站满了人,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穿古装、现代服、民族衣饰,每个人都手持一盏灯。最前方,林素衣站在那里,朝他微笑。

“老师……”他想走过去,却发现脚下生根。

“别怕。”她说,“你走得够远了。现在,轮到他们接过去了。”

她抬手一挥,万千灯火同时亮起,照亮整片夜空。

醒来时,飞机正飞越昆仑山脉。舷窗外,第七十四盏守誓灯悄然亮起,位于喜马拉雅南麓,造型是一株菩提树,灯芯中跳动着来自西藏古老经堂的酥油灯火。

阳阳取出笔记本,在昨夜那篇日记下方继续写道:

>“今天,我失去了一段记忆。

>但我得到了一千二百三十四次重生。

>原来遗忘并不可怕,

>只要有人记得,你就从未真正消失。

>我不再问‘能不能找回所有名字’。

>我只想知道,下一个听见呼唤的地方,会在哪里?

>下一个等待回家的人,是谁?

>灯还亮着,

>路就还在。

>我们继续走。”

飞机降落时,纪念馆门口已排起长队。新一批志愿者中,有非洲留学生、南美考古学者、澳洲原住民长老代表……他们带着各自文明的遗物而来:一面破损鼓、一卷树皮画、一把青铜钥匙。

阳阳走下舷梯,迎着阳光张开双臂。

风起了,吹动碑林间的灯笼,七十四盏灯火齐明,光影交错,宛如星河倾泻人间。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