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两帝与洛阳(第2页)
然而,他目光扫向谋士逢纪。
逢纪缓缓出列,对著那位请战的將领微微拱手,声音清晰且冷静:“將军勇武可嘉,然则,此议……恐有不妥。”
他转向袁绍,躬身道:“主公明鑑!三路齐攻,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有掣肘,南路孙坚,受袁术粮草掣肘,且需应对吕布,急切间难有大作为。中路曹操,虽经休整,然虎牢关乃董卓重镇,守將亦非庸才,强攻必损兵折將!而我北路……”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黄河之上:“最大的阻碍,非是徐荣,而是这……天堑黄河,孟津、小平津,皆需渡河而战,打造渡船、浮桥,徵集民船,非一时能成,若强行与中路、南路同步发动总攻,我北路大军必被黄河所阻,无法及时投入沙场,届时,中路、南路依旧是两军奋战,尤其眼下,中路极易遭徐荣趁机集中精锐反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眾人:“董卓正是料定了我北路受制於黄河天险,难以迅速渡河,才敢如此放心地將北路防务也一应交予徐荣,董卓打的算盘,就是让我三路联军,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若我军按此策行事,正中其下怀。”
厅內一时寂静。
將领们脸上的狂热稍退,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思索。
黄河天险,確实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北路军面前。
“那……依元图之见?”
袁绍眉头紧锁,问道,“难道就让我北路大军,继续按兵不动,坐视中路、南路苦战不成?这与先前又有何异?如今將士求战心切,军心可用,岂能坐失良机?”
袁绍最后一句话,带著一丝焦躁和压力。
祭天大典带来的“天命”光环,既是助力,但又何尝不是催促?
逢纪隨即作思索状,沉声道:“主公,等,自然不能再等了!徐荣初掌两路防务,千头万绪,正是其最易首尾难顾出错之时,若等我军万事俱备,徐荣也早已將防线经营得铁桶一般,届时,才真是难上加难!”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提高:“当务之急,是抓住徐荣分身乏术、兼顾两路之际,妥善利用,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那当该如何?”袁绍追问。
“请主公下令!”逢纪拱手,语速加快,“第一,严令中路曹操、鲍信等部,即刻起,对虎牢关发起全力猛攻!昼夜不停,轮番衝击,务必让中路董卓西凉军守將察觉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攻势,迫使其將中路视为主要威胁,不得不从中路抽调兵力,甚至……亲自前往坐镇。”
“第二,我北路联军,即日起,徵调所有工匠、民夫,不惜一切代价,日夜赶工,打造渡船、浮桥,同时,广发檄文,徵调黄河沿岸所有可用民船,务必在最短时间內,筹集足够渡河器械,此乃我北路能否及时夹击之关键。”
“第三,待中路激战正酣,徐荣焦头烂额,甚至被牵制在中路之时,便是我北路雷霆出击之日,届时,渡河器具齐备,大军倾巢而出,强渡黄河,猛攻孟津沿岸、小平津渡口,徐荣兼顾两路,中路吃紧,北路防线必然空虚,我军以有备攻无备,以逸待劳,必能一举突破黄河防线,兵锋直指洛阳城下。”
逢纪说完,一脸认真的看向袁绍,声音却明显是讲与在场眾人:“不过盟主,此策略重中之重,是需眾人虔诚一心,配合得当,以中路之猛攻,乱徐荣之部署,以北路之速备,待雷霆之一击,如此,方能在徐荣整合两路、防线稳固之前,撕开其缺口。”
厅內眾人闻言,纷纷点头。
公孙瓚王匡等人,显然也听得出来,此话是讲给他们听。
不过眾人皆知,逢纪此言,確实在理。
“那不知道元图所言,诸位可有意见?”
眾人无人反驳。
袁绍见状,一拍案几,脸上阴霾尽扫,豪气顿生,“就依此计!传令!”
他霍然起身,声音洪亮,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即刻传令曹操、鲍信,命其不惜一切代价,猛攻滎阳,务必牵制徐荣主力,若有懈怠,军法从事!”
“二、由公节总督粮草器械,徵调怀县及周边郡县所有工匠、民夫,昼夜不停,打造渡船、浮桥,徵调司隶境內黄河沿岸所有民船,敢有隱匿不报者,严惩不贷!”
“三、各部兵马,加紧操练,整军备战,待渡河器具齐备,中路激战正酣之时,本盟主会请天子亲率大军,一举渡河破敌!”
“诺!”眾將齐声应诺,声震屋宇!
决定洛阳两帝归属之战,即將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