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71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471章

明成祖朱棣,那位以藩王之身起兵“靖难”,最终夺取侄儿江山,并五征漠北、派遣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缔造了永乐盛世的雄主。

他的果决、他的魄力、他的开拓精神,与太祖朱元璋的坚韧创业,共同构成了大明帝国最富进取心的传奇篇章。

‘对啊!太祖起于微末,艰辛创业,其路不可复刻。但成祖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威震四海!朕虽无法效仿太祖亲尝馊饭之苦,难道就不能学习成祖的果敢与魄力吗?’

一种新的执念,迅速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他仿佛找到了摆脱当前这种“种地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处境,并能够与优秀儿子进行某种“隔空较量”的新方向。

他的病,似乎在这新目标的刺激下,都好了一大半。不等身体完全康复,他便挣扎着要起身。

“陛下,您这是要做什么?”周太后担忧地按住他。

“朕要去武库!要去京营!”崇祯的眼中重新燃起那种令人不安的光彩,“种地,种地不过是知晓民生根本,固然重要。但为君者,岂能只知耕读,而无武备?成祖皇帝当年,若不是凭借赫赫武功,如何能安定天下,令万国来朝?朕要去看看大明的军械,去看看京营的操练!”

周太后愣住了,她看着丈夫那迅速从种地的狂热转向尚武的亢奋,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

这哪里是真的要关心武备?这分明是又钻入了另一个牛角尖,试图在另一个领域,寻找那虚无缥缈的、能与列祖列宗和儿子比肩的认同感。

“陛下,您龙体未愈,武库阴寒,京营喧闹,实在不宜前往啊,”她试图劝阻。

“区区小病,何足挂齿!”崇祯一挥手,带着一种夸张的豪气,

“成祖皇帝五次亲征漠北,餐风露宿,何等艰辛?朕难道连去看看的勇气都没有吗?”

他执意如此,无人能拦。

崇祯皇帝不仰慕太祖朱元璋了,转而开始对成祖朱棣感兴趣了。

于是,刚刚能下床走动的崇祯,又将他的“工作重心”从煤山脚下的田地,转移到了皇城内的武库和京营的校场。

他穿着厚重的裘皮,在太监的搀扶下,走进存放兵甲器械的库房。

他抚摸着冰冷沉重的铠甲,试图举起锈迹斑斑的战刀,对着墙上悬挂的舆图,指点着九边重镇和海外藩国,口中喃喃着“用兵之道”、“雷霆之势”。

他又强撑着来到京营校场,坐在特设的帷帐中,观看官兵操练。

当看到士兵们随着号令,整齐划一地演练阵型,火器营发出隆隆的炮声时,他苍白的脸上会泛起红晕,眼神迷离,仿佛看到了自己正挥斥方遒,指挥着千军万马。

‘对!就是这样!君王当有吞并八荒之志!当有犁庭扫穴之勇!朕当年,当年若能有成祖半分果决,早些启用孙传庭,狠心处置那些党争不断的朝臣,对关外的战事更坚决一些,何至于,何至于让建虏坐大,让流寇成势?’

‘兴明在南方处置贪官,固然是果敢。但朕若能重振军威,甚至,甚至御驾亲征,扫平北疆残余的隐患,那岂不是,岂不是更胜一筹?’

他的幻想越来越脱离实际,完全忽略了自己年老体衰的现实,忽略了大明在朱兴明治理下,边防策略早已转向以精兵、火器与外交手段结合为主的现实,更忽略了国库是否能支撑一场大规模、且未必必要的战争。

他开始召见一些留京的、以勇武著称但未必知兵的勋贵武将,与他们讨论兵法,甚至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北伐方略”。

那些武将们面面相觑,不敢反驳,只能唯唯诺诺,更助长了他的虚妄之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