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70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470章

崇祯病了,说白了就是心病。

自觉的,自己处处不如儿子。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一手好牌在自己手里稀烂。

他开始怀疑自己,越是想得多,越是怀疑自己的能力。

积郁成疾,这家伙魔怔了。

周太后看在眼里,也只能是无奈的叹息。

心病还需心药医,病榻上的日子,对于崇祯而言,是一种身体被迫静止,而精神却愈发狂躁的煎熬。

汤药的气味弥漫在慈庆宫的寝殿内,取代了他一度执着追寻的、泥土与肥料混杂的“真实”气息。

他虚弱地靠在软枕上,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唯有那双眼睛,依旧燃烧着不灭的、混乱的火焰。

煤山下的那半亩粟米地,在他无法亲临监督的日子里,成了他全部心神的寄托。

他每日都要听太监事无巨细地汇报:苗出了几成?长了几寸?昨夜可有霜冻?今日是否锄草?

他的追问细致到近乎苛刻,仿佛那几株孱弱的青苗,关系着整个大明江山的国运,关系着他个人价值的最终审判。

‘它们定然是长得慢了,定是那些奴婢不用心!敷衍朕!’他听着太监战战兢兢地禀报“苗情尚好”,内心却充满了怀疑。

‘若是太祖在此,亲自侍弄,那粟米定然长得如同卫士般挺拔!朕,朕终究是差了一层,连这等小事,都需假手他人,都无法掌控完美。’

身体的无力感,加深了他内心的挫败。

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所激发的、要通过身体力行来贴近太祖的狂热,在病痛的消磨下,渐渐变形。

一种新的、更深的焦虑,如同毒藤般缠绕上来——他不仅无法成为太祖,他甚至可能连这“象征性”的救赎都无法完成。

就在这焦灼之中,某日,太子朱和壁前来请安,并顺带提及,南方送来急报,皇帝朱兴明在福建沿海视察新建成的海军舰队及炮台,并果断处置了一起涉及海商与地方胥吏勾结、企图瞒报关税的大案,涉案者无论功名背景,皆依法严惩,一时东南震慑,海贸风气为之一清。

朱和壁的语气中,带着对父皇治国手段的钦佩与自豪。

然而,这话听在崇祯耳中,却如同针扎。

他沉默着,待太子离去后,胸腔中的那股郁气再也无法压制,猛地一阵剧烈咳嗽,吓得周太后连忙上前为他抚背。

“咳咳,果敢,真是果敢啊!”

崇祯喘着气,声音带着嘶哑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雷厉风行,惩奸除恶,这才是帝王应有的气魄!”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似乎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个他既欣慰又隐隐嫉妒的儿子,在南方挥洒着帝王权威,做着那些他当年想做,却总是被各种势力掣肘、最终徒呼奈何的事情。

‘兴明,他像谁?他不像朕,他更像,成祖!’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崇祯混乱的脑海,瞬间照亮了另一条“出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