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2章 到底是谁脸臭谁不好惹(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看见那么多人站在她的猫前面流泪,我才知道,原来她不是失败者。

>她只是太敏感,太善良,太想被人看见。

>昨天,我去了她跳下去的那栋楼。

>我带了一台你们发的小录音机,放在天台上。

>我对它说:‘晓雯,妈妈现在懂你了。

>你不欠任何人一个笑脸。’

>然后我按下了播放键。

>风吹过来,好像有谁在轻轻应了一声。

>谢谢你,让我终于能和她说完最后一句话。”

江临川读完,久久不能言语。

他转身走进档案室,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个密封盒,里面是他这些年收集的所有重要录音母带:林晚的日记、知远的成长记录、陈晓雯的遗言、阿依古丽的第一句普通话、南极科考员的告白……

他在每盘磁带上贴上标签,编号,归档。

最后一盘,空白无名。

他拿起笔,在标签上写下:

>“待收录:

>所有尚未被听见的,

>却依然渴望被说出的,

>属于普通人的,

>爱与痛。”

当晚,他再次来到林晚墓前。

这一次,他没有带录音机,只是静静地坐着,看月光洒在碑文上。

“基金会通过审计了。”他低声说,“孩子们又能说话了。”

风吹过树林,沙沙作响,像是回应。

“知远昨天问我,能不能把‘声音漂流计划’扩展到国外。他说,也许别的国家也有妈妈听不见的孩子。”

他笑了笑,眼角泛光。

“我告诉他,当然可以。只要还有人愿意录,就一定有人愿意听。”

远处传来脚步声,是知远提着一盏小灯走来,身后跟着园艺爷爷。

“爸爸,”知远轻声说,“我和爷爷做了新的录音舱,防水防火防震,还能太阳能充电。我们想送到山区去。”

江临川看着儿子明亮的眼睛,忽然觉得,林晚真的回来了??不在声音里,不在回忆里,而在知远每一次选择倾听的姿态中。

一周后,“心灵回路”正式推出国际版APP,支持56种语言,内置离线模式,专为网络薄弱地区设计。首批十万台定制录音设备启程发往非洲、南美、东南亚。

出发仪式上,知远作为少年志愿者代表发言。他个子还不高,声音也不够洪亮,但每一句都清晰坚定:

>“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医生。

>我只是一个曾经听不见妈妈声音的孩子。

>所以我知道,有时候,一句话,真的能救命。

>如果你的世界很黑,请记得,somewhere,someoneislistening。

>你说,我在。”

掌声雷动。

江临川站在台下,仰头望着聚光灯下的儿子,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这场始于私人悲恸的旅程,早已超越了一个人的救赎,变成了一场静默却汹涌的人类共情运动。

而真正的胜利,不是系统的普及,不是奖项的认可,而是当一个孩子终于敢说“我很难受”时,不再有人回答“别矫情”,而是蹲下来,轻声问:“你想说说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