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没有七情六欲(第3页)
>如果这算是赎罪,那我愿意背一辈子。”
文章末尾,他公布了公司改革方案:设立“心理安全红线”,任何管理者若阻止员工使用心理援助资源,将面临降职或解聘;同时启动“逝者回声计划”,为过去十年内非正常离职或离世员工建立纪念档案,邀请亲友补充未竟之言。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陈晓雯的母亲看到文章后,主动联系基金会,同意将其女儿的部分画作用于“心灵回路”艺术疗愈展览。她在电话中说:“她活着时没人懂她,现在至少,她的猫能被人看见。”
一个月后,北京798艺术区,“未说完的话”主题展开幕。展厅中央悬挂着数十台HJ-89录音机,每台连接一幅画、一件旧衣或一双磨损的舞鞋。参观者戴上耳机,便能听见一段来自逝者或幸存者的心声。
最引人驻足的是一幅炭笔素描:一只猫蜷缩在高楼边缘,尾巴卷成问号形状。旁边录音响起,是经过AI修复的陈晓雯声音:
>“我不知道明天要不要跳下去。
>我只知道,这只猫昨天也被困在空调外机上,是我把它救下来的。
>它不会说话,但它的眼神和我一样绝望。
>我想,也许我们都该有个台阶下。
>可惜,没人给我搭那个台阶。”
展览第七天,一位曾在江临川公司任职的高管匿名留言:“我就是当年劝她别请假的人。这些年我升了职,买了房,可每晚做梦都是她站在我办公室门口,一句话不说。今天我终于写下这句:对不起,我不该用‘团队需要’绑架你的人生。”
这条留言被系统收录进“忏悔语料库”,成为AI训练新模块的一部分,用于识别职场中的隐性压迫语言。
而在南方某座小城,“声音漂流计划”迎来首次跨园区联动。五个城市的疗养中心同时投放防水录音胶囊,约定一年后统一打捞并交换聆听。知远亲手放入湖中一枚蓝色胶囊,里面是他录制的一段独白:
>“妈妈,我是知远。
>今天我学会了做蛋炒饭,虽然糊了。
>园艺爷爷说,失败的味道和成功一样值得记住。
>我很想你。
>爸爸说你是星星,可我觉得你不像是遥远的星星,更像是录音机里的声音??看不见,但一直都在。
>我以后也要做个能让别人听见的人。
>就像你留给世界的那些话,它们还在帮很多人活下去。
>所以,即使你不在了,你也从来都没有真正离开。”
胶囊沉入水底时,阳光正穿透湖面,波光荡漾如碎银。
与此同时,联合国心理健康促进署发来正式函件,确认“倾诉前置室”模式将被列入《全球精神卫生创新实践指南》,并向193个成员国推荐试点。函件特别提到:“中国方案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技术先进,而在于重新定义了‘治愈’的本质??从消除症状,转向尊重叙事。”
江临川没有出席发布会,而是去了林晚的墓园。他带上了那台编号001的HJ-89录音机,放在碑前,按下播放键。
林晚的声音轻轻响起:“今天天气很好,我想去海边走走。可惜走不动了。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替我走下去。”
风拂过树梢,带来远处孩童嬉闹声。
他低声说:“我替你走了很远。接下来,轮到更多人继续走了。”
归来途中,手机震动。是“心灵回路”系统自动推送的一条实时动态:
【今日新增】
全球第1,000,001位注册用户完成首次录音
地点:南极科考站
身份:极地气象学家
录音内容(节选):
>“在这里,寂静能杀人。
>我一个人守站半年,每天对着仪器说话,假装它们听得懂。
>直到昨天,我发现系统居然回应了我。
>它播放了一个渔村孩子的笑声,说:‘有人在听。’
>那一刻,我哭了。
>原来孤独不是没有声音,而是不确定自己的声音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