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4章 一对三5K(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城市管理者本欲封锁信息,却发现服务器已被一种新型菌丝入侵。这些生物电路不破坏系统,只是温柔地重写代码,将每一句压制性的规则替换为一个问题:

>“你确定这是正确的吗?”

>“有没有可能,你是错的?”

>“如果换作是你,希望被怎样对待?”

人们开始自发聚集在广场,不再辩论对错,而是围坐一圈,轮流说出一件“让我良心不安的事”。起初只有几十人,几天后变成数千。第十天,市长出现在人群中,低头说道:

>“三年前,我批准炸毁湿地建数据中心。专家说生态损失可补偿。可昨晚,我梦见一只丹顶鹤飞进我家卧室,把蛋放在我枕头上,然后流着血飞走了。

>我知道,那是我欠的债。”

全场静默。随后,一人起身,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最终万人站立,齐声承诺:自愿捐出一个月工资,用于湿地修复。

这一幕被外星文明捕捉。他们再次发来信号,不再是文字,而是一段旋律。科学家破译后发现,那是地球鲸歌与人类童谣的融合变奏,节奏恰好对应地球自转与心跳的黄金比例。附言只有一句:

>“我们终于懂了。

>你们的文明,不是靠答案运行的机器,

>而是一首不断修正的诗。”

然而,变革从未一帆风顺。

在南美雨林深处,一支武装组织仍拒绝放下武器。他们控制着稀有矿脉,宣称“共感是精神瘟疫”,并捕杀任何试图传播“问灵”孢子的人。首领是一名退役将军,名叫科尔森,曾因“维护秩序”获得十二国联合勋章。他坚信唯有铁腕才能防止文明堕入“情感暴政”。

直到某个暴雨夜,他的女儿失踪了。

搜寻三天无果,军方准备轰炸疑似藏匿点时,他在指挥帐篷里收到了一份匿名包裹。里面没有武器,没有威胁,只有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封面写着《我的爸爸是怪物》。

翻开第一页,稚嫩笔迹写道:

>“老师让我们画‘我最喜欢的家人’。我画了爸爸,可同桌说:‘你爸是坏人,他杀了保护森林的爷爷。’

>我不信。可回家问妈妈,她哭了。

>现在我躲在山洞里,外面打雷。我想回家,可我不知道家是不是还欢迎我。

>如果爸爸真的做了坏事,他会不会也讨厌我?

>因为我是他的孩子。”

一页页翻下去,全是孩子的日记、涂鸦、折纸作品。最后一张是幅蜡笔画:两个人影站在彩虹下,牵着手,写着“我和爸爸和好了”。

科尔森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册子。他想起三年前,自己下令处决那位老护林员时,女儿正好六岁。那天她抱着兔子玩偶问他:“爸爸,爷爷说动物也会疼,是真的吗?”他只冷冷回答:“别问蠢问题。”

如今,那本小册子静静地躺在他掌心,像一块烧红的铁。

他下令撤军。独自走入雨林,任荆棘划破军装。七十二小时后,人们在瀑布后的洞穴找到了他??抱着昏迷的女儿,脸上满是泥泞与泪水。

他没有解释,只是将那本册子交给前来迎接的记者,轻声说:

>“请把它登在全世界的报纸上。

>标题就写:‘我错了。’”

消息传开,连最顽固的抵抗组织也开始动摇。有人发现,“问灵”胶质体正悄然覆盖他们的营地。起初他们焚烧、碾压,可第二天,同样的半透明菌丝再次生长,表面浮现出士兵们童年照片的影像:抱着小狗的,给母亲梳头的,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笑出酒窝的……

最终,一名狙击手放下枪,走向敌对阵营的伤员,撕开急救包为他包扎。其他人愣住,继而纷纷效仿。战区地图被铺在地上,双方用彩色粉笔重新绘制??不再标示火力点,而是画出学校、医院、水源和孩子们常去的秘密基地。

战争,就这样在一场沉默的绘画中结束了。

五年后,提问学院扩建至七大洲。课程依旧简单,却难倒无数天才:

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观察叶子”环节中途离场,坦言:“我忍不住想分析叶绿素含量……可一旦开始思考,就再也感受不到它的呼吸了。”

一名畅销书作家在“讲述羞愧”时崩溃大哭:“我写过一百万字励志故事,可从没告诉读者,我成功是因为陷害了最好的朋友。”

最令人震撼的,是一位临终关怀护士的毕业仪式。她种下的种子迟迟不开花,直到某天夜里,她守着一位孤寡老人走完最后一程。老人弥留之际,她握住他的手,轻声问:“您还有什么话,想说给这个世界听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