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生来克母,天降异象,处处不祥。

宋医师视若无见,他谨守妻子遗愿,待女儿如珠如宝,百般溺爱。

宋宣容貌似父,强壮如母,更有天生神力,她不喜哭也不喜笑,睡眠极少,总是安静地睁着眼睛,一度让人怀疑脑子不太好。

直到六个多月的时候,宋医师开完药方,在厨房忙碌,忽然听到屋子里传来乳母的尖叫声和女儿的笑声。

他急忙跑去查看,却见年幼的宋宣将一条花色斑斓的毒蛇抓在手里,头尾撕成两半,尾巴还在手里,脑袋已甩到乳母的身上,把乳母吓得两眼翻白,晕死过去。

腥臭的蛇血染红了摇篮,场景恐怖,可怜的宋医师被吓得差点厥过去,宋宣却像得了什么有趣的玩具般,满脸血迹,快乐地挥舞着半截蛇尸,死活不放手,嘴里咿咿呀呀地笑个不停。

宋医师在闻讯赶来的邻居帮忙下,壮着胆子,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把蛇尸取走,乳母醒过来后,连滚带爬地要逃出宋家。

她逃走的时候,怀里掉出半块南州棉绸,柔软精致,价格昂贵,是宋医师特意买来,给女儿做衣裳的布料。

众人把乳娘抓住,仔细审问,方知她看似老实,经常偷主家的吃食和东西回自家,被揭穿后,厚颜无耻地骂道:“丫头片子哪里享得了那么大的福,不如分点给我孙子!我亲眼所见,这孩子是怪物!是魔物!”

宋医师气坏了,他把乳娘送给镇里处置,赔钱道歉打板子,但挽回不了女儿被坏的名声。

谣言四起。

宋医师哭哭啼啼地教育女儿,到处解释真相,字字句句痛彻心扉,闻者伤心听着流泪,邻居纷纷安慰,不信谣不传谣,可惜女儿年幼无知,不懂父亲的苦心。

宋宣不喜读书学医,只喜舞刀弄棒,三岁的时候,已成了周围的孩子王,论打鸡揍狗,上房揭瓦的本事,就连七八岁的顽童都甘拜下风。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早早为其确立目标,因材施教,孩子们童言无忌,有想做官的,有想做大将军的,有想做女状元的,有想做侠客的,有想做厨子,做地主的,更有没出息只想吃饱睡,睡醒吃,或是娶漂亮媳妇的……总归博父母一笑。

唯宋宣的理想与众不同,她当着所有人面,气势满满地说:“我长大要做刽子手!手拿大刀上刑场,一刀一个人头!”

这份凶残志向,难以言表。

俗话说,三岁看老……

大家都意识到宋宣的骨子里喜杀嗜虐,不是善茬,时常提醒自家好儿女不要和她玩,宋宣可听不得这种话,她会自己找乐子。

医馆里隔三差五就有父母带着被打得鼻青脸肿或哭哭啼啼的孩子来告状,男孩居多,女孩亦有,告得多了,宋医师也不好意思,尝试狠下心肠来教女,奈何教女大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在追不上。

宋医师读书虽好,动作却很迟钝,跑快几步都可能摔沟里,实在抓不到像猴子一样满山乱窜的女儿,经常累得坐在路边,双眼发红,黯然泪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告状的镇民看看他这番伤心可怜的模样,又想起当年宋金刀为大家舍身除魔,剖腹取女的场景,不忍苛责,便把万分不满都藏入心里,反过头来安慰宋医师,说了不少好话。

例如“还是孩子”“都不容易”“多大点事”“大过年的”“算了算了”,坏事不了了之。

大家宽容大度了好几年,偶然机会,发现宋医师不是心理脆弱,而是眼睛天生有种罕见的毛病,视力模糊,看不清远处,情绪稍微有点波动就控制不住眼泪,根本不需要小心安慰的时候,宋宣已经被惯得无法无天,彻底管不住了……

宋宣第一次杀人的时候是十岁,丹城来了群邪修,在乡镇里偷小孩炼人丹,宋宣在城里乱晃悠,不知怎么就被抓了去,宋医师急得眼睛都哭肿了。

三天后,宋宣拿着匕首,浑身是血地跑了回来,说是遇到了拐小孩的蠢货,潜伏几天,找机会捅死一个逃出来的。

她把这事报告丹城城主,带着处理这事的修士们进山找到邪修老巢……邪修全部伏诛后,巢穴里清理了好几天,白布盖着的尸体一具具抬出来,就像恶鬼地狱。

修士老爷们不愿透露太多细节,只说是群没人性的畜生,该千刀万剐。

初出茅庐的小修士一出来就吐得天翻地覆,老修士也恶心得好几天都吃不下东西;幸存的六个孩子更被吓得呆呆傻傻,治了好些年才略有好转。

明明杀了人,明明见了地狱,明明经历了生死危机。

宋宣一点感觉都没有,她只觉得肚子饿,猛吃三大碗红烧肉,床上一躺,睡得香甜。

南范山的修士公山昔,修行卦象,看见此景,悄悄为她算了一卦,结果百年玄龟壳落地就裂成两半,公山昔愣了整整一刻钟,叹息道:“此女性恶,命数无根,凶吉难断。”

自此,宋宣成了安宁镇的一霸,无人敢惹,无人敢碰。

十里八乡的媒婆都对宋家绕道走,唯恐沾到此女会坏了自己口碑。

唯有宋医师眼瞎心盲,坚信自家女儿乖巧孝顺,美丽善良,无可挑剔,能配世上最好的男儿。

众人:“哈哈,你信就好。”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