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章 居民的刁难一(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根据前期摸排和社区工作人员隐晦的提示,项目团队锁定了几户被视为“难点户”的居民。其中,住在片区深处一栋老旧筒子楼三楼的刘大爷,被公认为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据说前几年就有开发商来看过,被他首接用扫帚赶了出来。

这天上午,张梓谦带着陈嘉明和周思琪,以及一位负责记录的工作人员,第一次敲响了刘大爷家的门。楼道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陈年的油烟味和潮湿气。

敲了好几下,里面才传来一个粗声粗气、充满戒备的声音:“谁啊?”

陈嘉明上前一步,脸上堆起尽可能和善的笑容,隔着门板说道:“刘大爷您好,我们是张氏集团‘清河苑’项目组的,想来跟您聊聊片区改造的事儿,了解一下您的想法。”

里面沉默了几秒,然后门“哐当”一声被猛地拉开一条缝,只挂着安全链。一个头发花白、面色黝黑、身形干瘦却带着一股倔强气势的老人出现在门缝后,浑浊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过门外西人,眉头紧紧拧着。

“有什么好聊的?”刘大爷的声音又硬又冲,“不就是想让我们搬走吗?告诉你们,没门!给再多钱也不搬!”

陈嘉明保持着笑容,试图缓和气氛:“大爷,您别激动,我们不是来强拆的,就是想听听您的意见,看看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办好,让大家都能满意……”

“满意?”刘大爷嗤笑一声,打断了他,声音陡然拔高,“怎么满意?除非你们在原址,照原样,还我一套同样大小、必须朝南的房子!少一平米都不行!做不到就免谈!”他的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个条件让门外几人都是一怔。原址还建,同样面积,还必须朝南?在现有的规划和政策框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片区将来会是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怎么可能单独为他保留原样原朝向?

陈嘉明的笑容有些僵住了,他试图讲道理:“大爷,您这个要求……有点太具体了。咱们片区改造是整体的规划,肯定是从大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新房子无论是户型、采光还是环境,都会比现在好得多……”

“好什么好!”刘大爷根本不听,情绪更加激动,挥舞着手臂,“我就认我这老房子!朝南,太阳好!我老伴有关节炎,就指着这点太阳光!你们那些新房子,谁知道把我们安排到哪个犄角旮旯去?鸟不拉屎的地方,我们这些老家伙去了,怎么活?”他越说越气,脸上涨红,“走走走!跟你们没什么好说的!再不走我拿扫帚了!”说着,作势就要关门。

陈嘉明下意识想伸手挡住门,语气也带上了几分急切:“大爷,您别冲动,咱们再好好商量……”

“嘉明。”张梓谦适时地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他伸手轻轻按住了陈嘉明的胳膊,阻止了他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的举动。

陈嘉明愣了一下,转头看到张梓谦平静的眼神,深吸一口气,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悻悻地后退了半步。

张梓谦上前一步,取代了陈嘉明的位置,隔着门缝,目光平静地看着怒气冲冲的刘大爷。他没有继续试图说服,也没有讲任何大道理,只是语气平和地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刘大爷耳中:

“刘大爷,您别生气。我们今天来,不是来逼您答应的,就是想听听像您这样的老街坊,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有什么顾虑。”

他的态度不急不躁,没有半点攻击性,仿佛只是来串门聊天的邻居。刘大爷紧绷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点,但眼神里的戒备丝毫未减,哼了一声,没说话,却也没立刻关门。

张梓谦继续耐心地说道:“您刚才提到,一定要朝南的房子,是因为老伴身体需要晒太阳,怕搬远了不方便。这个顾虑,作者“好想梦成真”推荐阅读《订婚宴上未婚妻为救白月光抛弃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我们听明白了,也记下了。”

他没有反驳刘大爷那看似无理的要求,而是抓住了他话语里透露出的核心信息——阳光对老伴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对搬迁后生活便利性的担忧。

刘大爷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说,愣了一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又重重地“哼”了一声,但眼神里那咄咄逼人的气势,无形中减弱了些许。

“那今天就不多打扰您了。”张梓谦见好就收,没有强行继续交谈,微微颔首,“您和老伴保重身体。我们还会再来的,希望能找到一個大家都觉得可行的办法。”

说完,他示意了一下,带着团队成员转身离开。

身后,传来刘大爷嘟囔着“再来也没用”的声音,以及“哐当”一声重重的关门声。

第一次接触,毫无疑问地失败了。

回到临时借用的小区物业办公室,气氛有些沉闷。陈嘉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老头,简首油盐不进!他那要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怎么谈?”

张梓谦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气馁的神色,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了“刘大爷”三个字。

“大家都说说,刚才从刘大爷的话里,听出了什么?”他转身,目光扫过团队成员。

周思琪沉吟着开口:“他反复强调朝南、阳光,应该确实与他老伴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这或许不是单纯的借口或者贪心。”

负责记录的工作人员补充道:“他还提到了怕被安排到‘鸟不拉屎’的地方,担心生活不便,这反映了他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对现有熟悉生活圈的依赖。”

陈嘉明也冷静下来,想了想:“他对我们非常不信任,觉得我们这些开发商就是来坑他们的。”

张梓谦点了点头,在白板上“刘大爷”的名字下面,又写下了几个关键词:【阳光(健康需求)】、【便利(恐惧改变)】、【不信任】。

“看到了吗?”他用笔尖点着这几个词,“刘大爷表面上那个不可能实现的要求,背后隐藏的是这些真实、甚至可以说是合理的需求和恐惧。如果我们只盯着他‘不搬’和‘原址朝南’这个表面态度,一味地去讲政策、讲道理,甚至试图压服,只会激起他更强烈的反抗,结果就是僵局。”

他放下笔,眼神变得深邃而坚定:“所以,我们不能硬碰硬。对付刘大爷这样的居民,甚至可能还有其他类似的难点户,我们必须改变策略。”

他环视众人,语气清晰地下达了新的指令:“从今天起,我们对所有重点关注的居民,启动‘一户一策’的深度调研。不要只把他们当成拆迁对象,要把他们当成我们需要去理解、去帮助的个体。”

“嘉明,你负责牵头,组织人手,对刘大爷家进行更深入的背景了解。他老伴关节炎的具体情况?他们有没有子女?平时的生活来源和社交圈是怎样的?还有,摸清楚片区里其他态度强硬的居民,他们各自的真实诉求和软肋到底是什么。”

“思琪,你们设计团队也可以从专业角度思考,如何在新的规划中,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阳光、通风、以及便捷生活圈的需求?有没有可能设计一些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特定户型或组团?”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堡垒’,而是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独特‘钥匙’。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张梓谦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洞悉本质后的冷静,“这条路可能会很慢,但这是唯一可能走通的路。”

首次受挫,没有让他沮丧,反而让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迅速调整了战略。一场更加精细、也更加考验智慧和耐心的攻坚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