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蒙古世纪 忽必烈的野望(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首先,忽必烈是绝对会讲汉语的。元朝宫廷虽然设有“怯里马赤”,就是翻译官,但这个翻译官从来不是为忽必烈翻译的,而是因为元朝宫廷民族成分比较杂,一些异族官员和贵族未必通晓其他语言,而怯里马赤是为这些人提供翻译的。

比如有次许衡奏对,忽必烈还纠正过怯里马赤,说你这个翻译的有点“语意不论”。他都能给翻译官挑错,你说他汉语水平咋样?而且除了忽必烈,之后的元朝皇帝均通汉蒙双语,到了元武宗时期,朝堂上的蒙古贵族们几乎都能说汉语,国家基本上就不再需要怯里马赤了。

还有人认为蒙古军队残暴,各种屠城,想把中国杀成一片白地,还打算把农田毁掉,通通改为牧场。

蒙古军在早期的确经常屠城,但忽必烈伐南宋时,已经严令统帅伯颜不准屠城:“曹彬不嗜杀人,一举而定江南。汝其今体朕心,古法彬事,毋使吾赤子横罹锋刃。”蒙古人的思维还是那种家产制,认为自己打下来的地盘都是自己的财产,即使是南宋人,忽必烈已经认为他们是自己的“赤子”,所以元军平南宋时,在杀戮上还是一直保持着克制,这点与后世的清军入关完全判若云泥。

到了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还不止一次地说“朕治天下,重惜人命”。按《元史·刑法志》记载,有一次忽必烈嘱咐宰辅:“朕或怒,有罪者使汝杀,汝勿杀,必迟回一二日乃覆奏。”连明朝的史官看到这里,都不得不感叹上一句:“虽古之仁君何以过之。”

现在很多人对元朝不了解,一提到元朝,脑海里就想到的是“暴元”,虽然武力昌盛,但为政残暴,人民苦不堪言。

这个印象恰恰相反。蒙古军能打,主要是前四汗时代,自忽必烈统一南北、建立元朝以后,元军对外战争就开始了负多胜少,征日本、讨缅甸、伐越南、打爪哇,没一个赢的,全跪。等到忽必烈一死,后世之君就没怎么开疆扩土,一直吃祖宗留下的老本而已。

至于为政残暴,主要是误信了这些年对元朝的负面流言。

比如说“**权”与“摔头胎习俗”。有老一辈人说,在元朝时,汉人娶媳妇,要把新媳妇先送到蒙古贵族家里,等蒙古人先享受了,你再来接亲,这就是“**权”。汉人老百姓为了保持血统的纯净,往往会把第一个孩子摔死,第二个孩子才被用来传宗接代,这就叫“摔头胎”。

然而,这个记载出自一则清代笔记《烬余录》,伪托是宋末元初人所作,其实是作者假借蒙元来抒发自己的反清情绪,元朝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权”“摔头胎”,比如周作人经过考证,就干脆写道:“中国**权的文献未曾调查,不知其详。”

还有其他的很多谣言,比如元朝实行“四等人制”,与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规定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金人)和南人(宋人),如果一等蒙古人把南人杀了,赔偿一头驴就可以了。但目前来看,从来没有相关材料证明元朝曾规定过四等人制度,如果蒙古贵族杀了汉人,确实只需赔偿,但如果是普通蒙古平民杀了汉人平民,还是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现在只能说蒙元时期中国的确出现过一股民族歧视的风气,蒙古贵族高高在上,汉族知识分子步履维艰,但如果将其污名化为种姓制度,未免过于夸大其词了。

还有人说,蒙古人害怕汉人造反,进行兵器管制,结果造成了十户人家共用一个菜刀的情况。这个也是谣言,元朝是实行过兵器管制,但没有那么严格,菜刀这种生活必需品完全不在禁忌之列。

还有什么元朝不重视儒学,宣称“九儒十丐”,认为儒士只比乞丐高一等。这也不对,元朝从忽必烈开始,对儒学都是怀揣敬畏之心的,认为这是他们统治中国的好帮手。比方说,程朱理学就是在元朝时期才成为中国的主导思想,在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上,就连朱元璋都在学蒙元的做法。当然了,毕竟是蒙古人的王朝,汉族儒生在元朝很多都沉沦下僚,只能编写元曲泄愤,这倒是事实。

总而言之,元朝时期一些社会问题确实存在,但真没有很多人印象中的那么夸张。事实上正是元朝的出现,统一了金、宋以及西夏,还打下了大理,甚至连青藏高原上的吐蕃都纳入了统治范围,才为中国日后的版图打下了一个完美的风向标。

可能就像张帆教授说的那样:“元朝开启了一个大中国时代。”

忽必烈开创了一个大中国时代,可还是有一个心愿始终未了:蒙古世界不承认他,均视他为一个僭位者。

这要从黄金家族的恩怨开始说起。

成吉思汗铁木真逝世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由他的幼子拖雷监国两年,再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将第二任大汗之位正式递交给了窝阔台,可在窝阔台与拖雷兄弟二人联手灭金以后,拖雷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当时就有传言,说拖雷是被窝阔台下毒害死的。

于是有人猜测,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传统,铁木真在和林的十三万精锐部队,十之七八都留给了拖雷,这会不会就是铁木真想传位给拖雷、结果被窝阔台半道截胡了?

其实,“幼子守灶”只不过是蒙古人继承家产的传统,但这里的家产只是指军队,而不是汗位。根据铁木真的生前安排,要想继承汗位,就必须自己在蒙古贵族里拉票,只有在忽里勒台大会中打榜成功后,才可以成为继任的蒙古大汗。

蒙古那时候还是个部落氏族社会,保留着原始社会中的会议制残余,类似中国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禅让,所以窝阔台既然是通过忽里勒台大会而登位,其合法性毋庸置疑。

只是窝阔台死后,乃马真后率先打破了规则,在没有征求各大蒙古贵族的同意下,擅自拥戴贵由为汗,结果导致拔都自立,与贵由为敌,蒙古帝国的体制由此开始走向崩裂分解。

贵由死后,蒙哥通过贿赂拔都,登上了新一任汗位,于是汗位传到了拖雷一系,窝阔台一系被排挤了出来,独立成窝阔台汗国。于是,拖雷与窝阔台的后人开始了相爱相杀。

窝阔台有一个孙子,叫海都,因不忿拖雷家族夺取了本该属于窝阔台家族的汗位,于是一直都仇视着拖雷的子孙。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之时,海都代表窝阔台汗国站在了阿里不哥一方,其实就是唯恐天下不乱,想挑起拖雷子孙的内斗,他自己好浑水摸鱼。

在阿里不哥败亡以后,忽必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灭宋上,无暇西顾。海都趁机联络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在怛罗斯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确定了三大汗国均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之名,但暂时不和元朝开战,而是先结盟对付亲元的伊利汗国。

忽必烈在灭亡南宋、统一中国以后,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举动,于是率军驻守西北,与海都开始长年累月的战争。其间,蒙古的漠北诸王以及东北的东道诸王先后叛乱,察合台汗国更是公然与元朝决裂,整个蒙古世界都抛弃了忽必烈大汗。

公元1294年,带着被全体族人遗弃的遗憾,忽必烈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父祖与兄长的宏图伟业,他终究是没能完整继承下来。

元世祖忽必烈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继位,即元成宗。

在元成宗时期,元朝多次与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察合台汗国的笃哇交战,本来元军一直节节败退、丢城失地,可不得不说,战争是个意外性很强的游戏。

公元1301年,双方在阿尔泰山附近交战,本来这场战争呈一边倒态势,元军都准备撒丫子跑了,可不知道是不是忽必烈坟头喷火了,元军居然稀里糊涂地打伤了海都与笃哇这两大敌国汗王,敌军本来攻势正盛,居然就因为这样一个意外全部撤军了。

事后,海都重伤不治,没过多久就死了。笃哇膝盖中箭,瘫痪在床。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都不想再打了,纷纷遣使请和。就这样,终忽必烈一生都未能平定的西北之乱,就这么因为一场意外,被元成宗莫名其妙地解决了。

公元1303年,元朝以及四大汗国的代表使者在伊朗召开和平大会。四大汗国的使者宣誓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奉元成宗为全蒙古世界至高无上的大可汗。那一刻,铁穆耳终于了却了祖父忽必烈的心愿。

恍惚间,每个人都想起了一百年前,他们的祖先铁木真就在斡难河登位称汗,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人在他的周围宣誓效忠。后来他们将自己的兵锋指向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凡是蒙古铁骑所到之处,不论是皇帝、国王、教皇还是哈里发,无不心惊胆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群挥舞着马刀的野蛮人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

那是十三世纪,属于蒙古人的世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