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蒙古世纪 忽必烈的野望(第2页)
可茫茫草原,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铁木真还是统一了蒙古各部,即大汗位,双方既有世仇,将来必有一战。
金蒙战争刚开始,铁木真就在野狐岭全歼金军主力,掌握了对金战争的主动权,从此就开始了金军被蒙古花式吊打的悲惨史。
金朝在野狐岭被蒙古一波团灭,就玩起了塔之子畏缩流,就是当年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策略,依据坚城险关来防御蒙古,既然军事上打不过,那就用金朝的国力与蒙古人对拼消耗。
面对金人的防御战术,铁木真以抄掠战法应对,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遇到打不下的关隘就绕过去,在金人腹地烧杀抢掠,攻下了大城市也不占领,只是焚毁破坏,让金人无法安心生产种地,一次次地削弱金人的经济基础,甚至一度打到了金中都附近,金宣宗不得不暂避锋芒,将首都南迁到了开封。
可是,铁木真的这种抄掠战术,激起了广大汉人的不满,华北地区的地主豪强自发组织起了抗蒙义军,时不时地就偷袭一下蒙古军,要是打不过了,就钻到深山老林里玩荒野求生,铁木真面对这种游击战术,也是焦头烂额,一筹莫展,金蒙双方就在河北打起了治安战。
1219年,铁木真率部西征,临走前把华北地区封给了木华黎,由他全权负责对金作战。
这时候,由于蒙古军的主力都被铁木真拉去打花剌子模了,木华黎无兵可用,再进行抄掠战术就不可能了。他玩起了怀柔政策,告诉这些义军,只要你们率军投降,那你们带来的人马和地盘都归你们管,什么征税、人事、军权我们一概不插手,只要名义上称个臣就行了,就如同当年唐朝的节度使一样。
正所谓人生的尽头是编制,木华黎的这招攻心为上,让很多立场不坚定的义军投降蒙古,木华黎也兑现了承诺,把中原的地盘分给了他们,而学术界把这些人叫作“汉人世侯”。
那这时候金朝在干什么?金朝在打南宋。
金朝被蒙古人吊打这事,南宋的君臣也都知道,一个个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幸灾乐祸。这些年他们被金人欺负惨了,尤其宋宁宗时期,主战派宰相韩侂胄进行过一次天禧北伐,结果惨败,为了平息金人的怒火,南宋把韩侂胄的首级献给了金人,宋宁宗向金章宗称侄纳贡,还增加了岁币,这些说出来都是泪。
自从金宣宗迁都开封,南宋君臣意识到,金朝可能穷途末路了,就罢了给金人的岁币,这钱,我们不给了!
金宣宗恼怒,蒙古人欺负我就罢了,宋人也敢落井下石?
当时铁木真西征,金宣宗本可以抓住时机收复河北,可他却意图攻打宋朝,估计还在想自己虽然在北方失去了国土,可如果能在南宋这里夺一些,那好像不亏?毕竟他给金军战斗力下的定义是“吾国兵较北兵诚不如,较宋则制之有余力”,于是为了取偿于宋,金宣宗选择了南侵。
可没想到,宋军虽然进攻不足,可防守还绰绰有余,宋金双方在前线拉锯了七年,谁都不能奈何谁。
其实,这次宋金战争就是菜鸡互啄,继续打不但毫无意义,还浪费时间与军粮,可无奈双方都是赶鸭子上架,下不来台。金宣宗本就瞧不起宋人,老是败给蒙古够丢脸了,要是再败给南宋,岂不是无颜见东北父老?而宋宁宗觉得金章宗活着你欺负我,金章宗死了你还欺负我,那金章宗不就白死了吗?结果,这场闹剧一直拖到了金宣宗、宋宁宗双双驾崩才告一段落。
可这个时候,木华黎已经稳定了华北地区,还带出了一大批伪军,铁木真的远征军也回归了,金军唯一翻盘的机遇就这么被金宣宗给错失了。
这时的金朝大胆放权,把河北之地分封给效忠金朝的九个公爵,史称“九公封建”,这样金人就可以将有限的兵力全部投入到潼关一线,经营起了一道关河防线,总算遏制住了蒙古人的进攻,铁木真从正面战场已经不可能再取得有效战果。
1227年,铁木真逝世,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成为新一任蒙古大汗。
不过,窝阔台这位新的大汗没有听从铁木真“联宋灭金”的遗嘱,而是选择正面猛攻金境,结果在卫州、泽州、凤翔等地连遭败绩,还给金人打出了自信心,金哀宗差点都以为自己能当中兴之主了。
无奈,窝阔台只好重拾父汗的战略,从宋境借道迂回,三峰山一役,蒙军统帅拖雷(忽必烈之父)团灭了当时金人能叫得上名字的全部名将,打掉了金军最后的有生力量,这下就算完颜阿骨打诈尸,也救不了金朝了。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金蒙战争中,宋朝虽在口头上答应了“联蒙抗金”,但始终按兵不动,就连拖雷借道,都是人家硬闯过去的,没有经过宋人的同意。在三峰山之战后,金朝开始走向了灭亡的倒计时,南宋想趁金人灭亡分上一杯羹,连忙让孟拱北伐,最终在1234年,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朝灭亡。
做一个总结吧,金朝在对蒙战争中频频失策,是最终走向覆亡的关键原因。本来,当时南宋服软,西夏称臣,蒙古人又来势汹汹,正常人的思路,应该是安抚南宋,联夏抗蒙,这样一来,就算不能反推蒙古,自保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
可金宣宗居然选择了三面开战,宋夏蒙三方一起打,再加上金朝末年山东还在闹红袄军,这就成了四线作战,金军的家底就这么一回回地给金宣宗作完了。可以说,金朝的灭亡就是从头浪到尾,最终不负众望地把自己给浪死了。
三
在窝阔台时代,蒙古除了灭金,还开启了最为著名的第二次西征。
窝阔台听了速不台的话,知道他们曾经误入过东欧大草原,那里有很多的部落和游牧民,于是他就想让小辈们锻炼一下,去刷刷野怪,长点经验。
窝阔台让各大蒙古贵族的长子们集合在一起,比如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尔,窝阔台之子贵由,拖雷之子蒙哥,组成了一支“长子军”,由老将速不台跟着他们,故而这次西征也叫“长子西征”。
他们一路奔向东欧大草原,因为在第一次西征时,这里的钦察首领都被打怕了,一见长子军到来,纷纷割地赔款,剩下几个骨头硬的,被长子军一顿揍,服了。
长子军征服了钦察,继续向西,遇到了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辅罗斯,没有任何悬念,拔都率领大军渡过伏尔加河,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今天的莫斯科,攻克了基辅与弗拉基米尔,横扫罗斯全境。
这时候贵由、蒙哥等人绕过巴尔干半岛北部,入侵匈牙利。波兰军队前来援救匈牙利,被拜答尔一波全歼。德意志国王见这个阵势,连忙集合日耳曼军队,联合波兰、条顿骑士团等进行抵抗,结果再次被拜答尔打败,拜答尔继续挺进,在今天的捷克一顿烧杀抢掠,罗马教皇写信求和,整个基督世界都在瑟瑟发抖。
最终这四位长子在匈牙利会师,匈牙利国王流亡奥地利,西欧诸国面对如此穷凶极恶的蒙古军队,都惶惶不可终日,心想这群人从哪冒出来的,怎么这么能打?一定是我们做了什么对不起上帝的事情,上帝他老人家派他们过来惩罚我们的,于是就给蒙古军队取了个外号叫“上帝之鞭”。
可就在拔都准备挥师进攻意大利的时候,家里来信了——窝阔台死了。
窝阔台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长子们连忙退回来争权夺位,这时窝阔台王后乃马真夺权,摄政了五年,一番串联,终于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的长子贵由。
这下一个人不乐意了——拔都。
因为游牧民族没有宗法制,有时候未必父死子继,权力交接的时候往往会搞得很不愉快。成吉思汗定的规矩是每一任大汗,在即位之初都要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每个人都要进行票选,只有让所有部落心服口服了,才能正式继承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