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唐宋变革 挣扎的唐帝国(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起因在元和三年,唐宪宗心血**办了场科举考试,让考生们放言直谏,指出当下国政的不妥之处。其实这个咱们都知道是领导客气客气而已,但牛僧孺、李宗闵这俩人认真了,还真就把朝政给批判了一番,矛头直指当朝宰相李吉甫。

这下唐宪宗与李吉甫都坐不住了,这俩憨憨是纯粹跑来拆台的吧?结果就把牛僧孺、李宗闵给贬谪外地,那两个考生肯定不服,是你们让我俩直言的,结果把我们给贬了,这是存心整我们是吧?

牛僧孺等人自然不敢把仇算到皇帝头上,于是就把一切怨恨指向了李吉甫,不过不久之后李吉甫就死了,他们就把仇恨延续到了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的身上。

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到了唐穆宗刚刚登基的长庆元年,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考试,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这两个人都是牛党成员,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故意放水,让很多牛党子弟登科为官。

这事很快让李德裕察觉,他捅到了皇帝那里,唐穆宗听了大惊,这能行?连忙把登科的士子们召集起来,自己临时出题给他们考试,结果发现这些人果然没有多少才华,于是立刻把他们全部黜落,彻查这场科考舞弊案,最终牛党损失惨重。

因为这两次科举案,李德裕和牛僧孺彻底闹翻了,他们在朝廷内拉帮结派,领着自家的小弟扯皮互殴,这场党争历经中晚唐六位皇帝共四十余年,把整个大唐官场给搅和了进去。

历朝历代结党营私的弊端,就是官员们做事不问是非、只论立场,关于朝廷大事,他们一党说东,另一党必然说西,白白贻误国家大事。

比如,牛党说要改革科举,广泛录取人才;李党就说,你们这些寒士懂什么治理国家?真要想国家好,还得看我们这些贵族们的。

李党说,我们要收复河朔三镇,恢复中央集权;牛党说,收复个鬼,你没看唐德宗、唐宪宗旧事,打得天昏地暗民不聊生,还不是让人家独立了?

李党招降吐蕃的维州,为大唐拓边;牛党一上台,大手一挥,就把维州还给了吐蕃,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功劳不能让他们李党抢了。

总而言之,朝政成了牛李党争之间的工具,而这两党也轮流执政,一党当权,另一党就倒霉,四十余年来不停拉锯,他们的宗旨是对人不对事,一度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最终在唐宣宗时期,随着牛僧孺、李宗闵、李德裕的相继离世,这场党争闹剧才算告一段落,只不过这个时候,国家的元气早就被他们消耗殆尽了。

武将们忙着造反叛乱、割据自立;文官们忙着党同伐异、消极怠工。现在,连宦官都开始以下犯上、奴大欺主了。

唐文宗李昂上位以后,一直很厌恶宦官,打算将神策军的军权收回来。他感觉到牛李两党都不可靠,于是就提拔了李训、郑注二人,开始密谋铲除大宦官仇士良。

大和九年,他们试图以天降甘露之名,引诱仇士良去庭院观看,再让埋伏在那里的士兵趁机杀掉这个死太监,一举收回神策军权。

只不过他们找的人演技浮夸,被仇士良察觉出了端倪,这场密谋失败,然后仇士良为了报复,率领神策军在长安城不分敌友,见人就杀,把中央的文官系统几乎给血洗了一通。

这次事件以后,皇帝就成了宦官们的掌中之物,唐文宗哭泣地哀叹:“汉献帝好歹还只是受制于诸侯,而朕居然受制于家奴。”

这件事就是所谓的“甘露之变”,也是“中唐”走向“晚唐”的标志性事件。

其实,这时候的宦官之所以如此厉害,可以废立皇帝,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神策军,这个配置相当于“十常侍+董卓”,是以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畸形政治怪物。

如果唐文宗只是想换个神策军尉,那么完全能以宦官制宦官,比如他就曾经用仇士良代替了王守澄。但唐文宗想要一口气铲除整个宦官集团,把神策军从宦官手中收回来,那势必会影响到宦官全体的利益,如此一来,“十常侍+董卓”的反扑,换成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承受。

不过,晚唐的皇帝之所以没有沦落到如汉末那样,沦为宦官、董卓等人的吉祥物,主要还是因为“藩镇割据”。因为地方上的藩镇只认皇帝,如果仇士良真敢弑君,地方藩镇大可趁机勤王,那么最终宦官们只会落个玉石俱焚的下场。

所以,即使唐文宗后期受制于仇士良,可仇士良也不敢真对唐文宗怎么样,双方在政治上还是达成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

唐文宗李昂驾崩以后,他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登基,改元会昌。

唐武宗的手段就比他哥哥高明得多。他在位期间,全面提拔李党人士,任用李德裕为宰相,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排挤了仇士良,最终赶他回了老家。

唐武宗是位英武豪迈之主,与李德裕君臣相得,他们二人一共办了以下三件大事,让原本千疮百孔的唐朝转危为安。

第一件,平定了昭义节度使刘稹的叛乱,与河朔三镇达成了和平共处的默契。

晚唐各大叛镇如果论单一实力的话,不可能是中央的对手,所以每个藩镇想要独立,都会邀请河朔三镇前来帮忙,而河朔三镇害怕中央搂草打兔子,平叛太顺连他们一起收拾了,于是往往都会出兵相助,结果每次削藩,朝廷都要面对一打多的不利局面。

在李德裕的建议下,唐武宗决定承认河朔三镇半独立的客观事实,告诉他们,今后中央平叛,只对付内地叛镇,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利益。

于是,昭义镇很快被平定,没有了河朔三镇的捣乱,会昌年间的其他藩镇一个个都老老实实,不敢造次。

第二件,打败了入侵的回鹘汗国,制霸四夷。

当时北方的回鹘汗国衰落,被新兴的黠戛斯灭亡,残余的几万人马想南下入关,但李德裕坚决出击,在边塞大败回鹘,并且通过外交手段,让黠戛斯部落称臣纳贡。

同时,唐武宗因为促成了与河朔三镇的合作,在东北方面也有了进展,契丹、奚这“两番”向唐朝入贡,一时之间四夷宾服,边境无事。

第三件,灭佛(以及一切外来宗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