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三辅流民择精吸纳(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汉中厉兵秣马,静待天时。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蛰伏期,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祸”,却为赢策送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

自董卓强行迁都长安以来,其暴政变本加厉。

西凉军士卒在关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加之连年征战,赋税苛重,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春,一场大旱更是雪上加霜,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

求生的本能,驱使着绝望的关中百姓,将目光投向了南边那道巍峨的秦岭屏障。

秦岭之南,那个在新主赢策治理下传闻中“轻徭薄赋、仓廪丰实”的汉中盆地,成了他们眼中最后的希望所在。

起初,只是三三两两的逃难者,翻越险峻的秦岭古道,侥幸抵达汉中。

很快,关于汉中安定、有饭吃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关中饥民中飞速传播。

于是,一股规模空前的流民潮,开始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向汉中各个关隘。

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这些平日里人迹罕至的险峻山道上,挤满了扶老携幼、衣衫褴褛的流民。

他们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唯一的念头就是越过秦岭,到达那片传说中的乐土。

消息很快传到了南郑。

“报——!”

一名斥候飞马入城,首抵中郎将府,“主公!大批关中流民正涌向各处关隘,人数众多,难以计数!陈仓道、褒斜道入口己人满为患,守关军校请示该如何处置!”

赢策闻报,立刻召集核心僚属商议。

府堂之上,气氛凝重。

徐庶率先开口,面带忧色:“主公,流民蜂拥而至,虽是民心所向,证明我汉中仁政之名远播,然……人数若过于庞大,恐生变乱。粮食、安置皆是难题。”

负责军务的关羽也沉声道:“流民之中,鱼龙混杂,难免混入董卓细作或趁火打劫之徒,需严加防范。”

张飞却嚷嚷道:“怕什么!来多少收多少!都是些苦哈哈的百姓,还能翻了天不成?正好俺老张还嫌兵不够多呢!”

郭嘉轻摇羽扇,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缓缓道:“此乃危机,亦是天赐良机!”

众人目光聚焦于他。

郭嘉继续道:“流民潮,看似负担,实则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关中乃京畿之地,民风彪悍,其中不乏精壮劳力、能工巧匠,甚至可能有落魄的士人!

若能妥善安置,择其精壮者充实行伍,安置其老弱从事生产,则我军兵力可速涨,汉中户口可大增!此乃增强国力的绝佳时机!”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反之,若拒之门外,或处置不当,则流民化为流寇,必成心腹大患,更失天下人心!董卓暴虐,正衬托主公仁德!此乃收取关中之心的良机!”

赢策听完,心中豁然开朗。郭嘉的眼光,总是如此毒辣而长远。他当即决断:“奉孝所言极是!流民,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传我命令!”

他站起身,声音铿锵:

“第一,大开方便之门!

命各关隘守军,不得阻拦流民入境,反而要设立粥棚,提供饮水,施以援手,引导其有序前往指定区域!彰显我汉中仁义!”

“第二,设立流民安置司!

由元首总领,各郡县官吏配合,在边境要地设立临时营地,登记造册,区分籍贯、年龄、技能。老弱妇孺,优先供给稀粥,暂保性命!”

“第三,择精吸纳,充实实力!

对流民中的青壮男子,进行严格筛选。身强体壮、无不良记录者,可自愿报名参军,经考核后,编入新兵营,严加训练!有特殊技能之工匠、医者、文人,一律优待,量才录用!”

“第西,以工代赈,化害为利!

组织身体尚可的流民,参与兴修水利、开辟道路、建造屋舍等工程,按劳给予粮食或工钱,使其自食其力,同时加快汉中建设!”

“第五,严明纪律,防微杜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