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收拢流民仁义播扬(第2页)
1。设立粥棚:每日定时施粥,确保无人饿死。
2。登记造册:对流民进行简单登记,区分籍贯、年龄、技能。
3。医治伤病:随军医官为伤病者免费诊治。
4。宣讲政策:派识字的军吏,反复宣讲汉中“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描绘安定生活的蓝图。
面对人潮,赢策军的粮草消耗巨大,但赢策毫不犹豫,命令打开军粮储备,并紧急从汉中调运。
郭嘉、庞统则精心组织,确保秩序井然,防止混乱和疫病发生。
与此同时,赢策也并非来者不拒。他采纳庞统的建议,择优吸纳:
对青壮年,询问是否愿意加入“屯田营”,西归汉中,承诺分田宅,待遇从优。
对有手艺的工匠(铁匠、木匠、医者等),格外优待,首接承诺纳入汉中工坊,给予丰厚待遇。
对识文断字的士人、小吏,更是以礼相待,邀请同行,允诺量才录用。
这一系列举措,效果显著。大量走投无路的流民,尤其是精壮劳力和有技能者,纷纷愿意跟随赢策西行。
对他们而言,留在中原是等死,而西去汉中,则是一条活路,更是一个希望!
数日之间,赢策军收纳的流民竟达数万之众!虽然增加了行军的负担,但也使得队伍更加庞大,浩浩荡荡。
临行前,赢策对不愿或无法西行的老弱妇孺,也发放了少量口粮,指点他们前往相对安定的荆州等地谋生,仁至义尽。
当赢策大军终于启程西归时,队伍己不再是单纯的军队,而是一支庞大的迁徙队伍。
精锐士卒护卫在外,中间是数万扶老携幼、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流民。
场面虽略显混乱,却充满了一种悲壮而新生的气息。
沿途,赢策军“仁义”之名,随着流民的口口相传和黑冰台的刻意宣扬,迅速播扬开来。
“知道吗?赢安邦将军自己饿肚子,也要把军粮分给百姓!”
“赢将军说了,到了汉中,人人有田种,三年不交税!”
“那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师啊!比那些只顾自己跑路的诸侯强多了!”
中原士民,对比赢策的作为与其他诸侯的冷漠,无不交口称赞。
许多原本对赢策了解不多的人,也因此事而对其心生好感。
甚至一些不得志的寒门士子、落魄官吏,也开始将汉中视为理想的投奔之地。
赢策此举,花费了大量粮草,延缓了归期,但却收获了无比珍贵的民心和声望。
这为他日后逐鹿中原,奠定了深厚的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
他深知,在这乱世,刀剑可以夺取城池,但唯有仁义,才能征服人心。
而人心,才是真正的王道之基。
青简听雨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