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 考证二则02(第1页)
熏香考证二则02
武宗【武宗:唐武宗(814—846),本名李瀍,因病改名李炎,840—846年在位。】好神仙术,起望仙台以崇朝礼。复修降真台,焚龙火香,荐无忧酒。【《杜阳杂编》:“上好神仙术,遂起望仙台以崇朝礼。复修降真台,舂百宝屑以涂其地,瑶楹金栱,银槛玉砌,晶荧炫燿,看之不定。内设玳瑁帐、火齐牀,焚龙火香,荐无忧酒。”】(同上)
[76]武宗:唐武宗(814—846),本名李瀍,因病改名李炎,840—846年在位。
[77]《杜阳杂编》:“上好神仙术,遂起望仙台以崇朝礼。复修降真台,舂百宝屑以涂其地,瑶楹金栱,银槛玉砌,晶荧炫燿,看之不定。内设玳瑁帐、火齐牀,焚龙火香,荐无忧酒。”
焚香读章奏
唐宣宗【宣宗:唐宣宗李忱(810—859),847—859年在位,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每得大臣章奏,必盥【盥:浇水洗手,泛指洗。】手焚香,然后读之。(《本传》【《本传》:正史传记皆可称“本传”,不知所指,《资治通鉴》等史书对宣宗的这个习惯有记载。】)
[78]宣宗:唐宣宗李忱(810—859),847—859年在位,初名李怡,初封光王。
[79]盥:浇水洗手,泛指洗。
[80]《本传》:正史传记皆可称“本传”,不知所指,《资治通鉴》等史书对宣宗的这个习惯有记载。
步辇【步辇: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类似轿子。】缀五色香囊
咸通【咸通:是唐懿宗李漼的年号(860—874)。】九年同昌公主【同昌公主:?—870,唐懿宗之女,极受唐懿宗宠爱,下嫁时的陪嫁极为丰厚,倍列奇珍。后同昌病死,懿宗大怒,受驸马韦保衡蛊惑,杀御医,流放大臣,酿成同昌之案。】出降【出降:皇帝之女出嫁。】,宅于广化里【广化里:长安外郭城坊里之一。位于朱雀门街东第四街(皇城东第二街)街东从北第三坊。本名安兴坊,后改广化坊。】,公主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玉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此香异国所献也。仍杂以龙脑、金屑,刻镂水晶、玛瑙、辟尘犀【辟尘犀:传说中的海兽。其角可去尘,故名。又名却尘犀。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又有骇鸡犀、辟尘犀、辟水犀、光明犀,此数犀,但闻其説,不可得而见之。”这里指的是犀角。】为龙凤花,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雕轻玉为浮动,每一出游,则芬馥满路,晶荧昭灼,观者眩惑其目。是时中贵人买酒于广化旗亭【旗亭:旗亭本来是古代的市楼,用以指挥集市。隋唐已演变为指酒楼。这里就是酒楼的意思。】,忽相谓曰:“坐来香气何太异也?”同席曰:“岂非龙脑耶?”曰:“非也,余幼给事于嫔御宫故常闻此香,未知由何而致?”因顾问当垆【当垆: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当垆指卖酒。】者,遂云“宫主步辇夫【步辇夫:指抬步辇的人。】以锦衣换酒于此也”,中贵人共视之,益叹其异。(《杜阳杂编》)
[81]步辇: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类似轿子。
[82]咸通:是唐懿宗李漼的年号(860—874)。
[83]同昌公主:?—870,唐懿宗之女,极受唐懿宗宠爱,下嫁时的陪嫁极为丰厚,倍列奇珍。后同昌病死,懿宗大怒,受驸马韦保衡蛊惑,杀御医,流放大臣,酿成同昌之案。
[84]出降:皇帝之女出嫁。
[85]广化里:长安外郭城坊里之一。位于朱雀门街东第四街(皇城东第二街)街东从北第三坊。本名安兴坊,后改广化坊。
[86]辟尘犀:传说中的海兽。其角可去尘,故名。又名却尘犀。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又有骇鸡犀、辟尘犀、辟水犀、光明犀,此数犀,但闻其説,不可得而见之。”这里指的是犀角。
[87]旗亭:旗亭本来是古代的市楼,用以指挥集市。隋唐已演变为指酒楼。这里就是酒楼的意思。
[88]当垆: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当垆指卖酒。
[89]步辇夫:指抬步辇的人。
玉髓香
上【上:指唐懿宗,后面两条亦指懿宗。】迎佛骨,焚玉髓之香,香乃诃陵国【诃陵国:又作诃陵洲,或误为阿陵、波凌。一般认为诃陵一名源自梵文名Kalinga(《大唐西域记》作羯陵伽),本指今印度的奥里萨(Orissa)邦一带,后移用于东南亚地区。其故地则众说纷纭: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中部,或指谏义里(Kediri)一带;一说在马来半岛,位马来西亚的吉打(Kedah),或巴生(Klang),不一而足。此外尚有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乃至菲律宾的苏禄(Sulu)岛等说。】所贡献也。(同上)
[90]上:指唐懿宗,后面两条亦指懿宗。
[91]诃陵国:又作诃陵洲,或误为阿陵、波凌。一般认为诃陵一名源自梵文名Kalinga(《大唐西域记》作羯陵伽),本指今印度的奥里萨(Orissa)邦一带,后移用于东南亚地区。其故地则众说纷纭: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中部,或指谏义里(Kediri)一带;一说在马来半岛,位马来西亚的吉打(Kedah),或巴生(Klang),不一而足。此外尚有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乃至菲律宾的苏禄(Sulu)岛等说。
沉檀为座
上敬天竺教【天竺教:指佛教。】,制二高座赐新安国寺【新安国寺:安国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建址在今西安市东北隅。安国寺始建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后在武宗灭佛时被毁。唐懿宗咸通七年(867)重建。所以这里称“新安国寺”。1958年在安国寺旧址出土了密宗造像,是研究唐代密宗造像的重要资料。】。一为讲座,一为唱经座,各高二丈,砑【砑:碾磨物体,使紧密光亮。】沉檀为骨,以漆涂之。(同上)
[92]天竺教:指佛教。
[93]新安国寺:安国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建址在今西安市东北隅。安国寺始建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后在武宗灭佛时被毁。唐懿宗咸通七年(867)重建。所以这里称“新安国寺”。1958年在安国寺旧址出土了密宗造像,是研究唐代密宗造像的重要资料。
宋龙泉仿官釉三足炉
明龙泉清釉八卦纹三足炉
[94]砑:碾磨物体,使紧密光亮。
刻香檀为飞帘
诏迎佛骨,以金银为宝剎【宝剎:这里指(装佛骨的)宝塔。】,以珠玉为宝帐香舁【舁:(迎佛骨的)轿子。】,刻香檀为飞帘、花槛、瓦木、阶砌之类。(同上)
[95]宝剎:这里指(装佛骨的)宝塔。
[96]舁:(迎佛骨的)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