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 考证二则02(第2页)
含嚼沉麝
宁王【宁王:李宪,唐睿宗长子,封宁王,李隆基之兄,善音律,让皇位于李隆基,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骄贵,极于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沉麝,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天宝遗事》)
[97]宁王:李宪,唐睿宗长子,封宁王,李隆基之兄,善音律,让皇位于李隆基,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
升霄灵香
公主【公主:指同昌公主。】薨,帝哀痛,令赐紫【赐紫:我国古代朝廷敕赐臣下服章以朱紫为贵,及于唐朝,乃仿此制,由朝廷敕赐紫袈裟予有功德之僧,以表荣贵。】尼及女道冠焚升霄灵之香【升霄灵之香:无碍庵本作“升霄灵芝之香”,汉和本、四库本作“升霄灵之香”。《艳异编》作“升霄灵芝香”。《陈氏香谱》作“升霄灵香”。洪刍《香谱》作“升霄灵之香”。今依汉和、四库本。】,击归天紫金之磬,以导灵升。(同上【按此段文字为懿宗朝事,不出于《天宝遗事》,《杜阳杂编》有载。】)
[98]公主:指同昌公主。
[99]赐紫:我国古代朝廷敕赐臣下服章以朱紫为贵,及于唐朝,乃仿此制,由朝廷敕赐紫袈裟予有功德之僧,以表荣贵。
[100]升霄灵之香:无碍庵本作“升霄灵芝之香”,汉和本、四库本作“升霄灵之香”。《艳异编》作“升霄灵芝香”。《陈氏香谱》作“升霄灵香”。洪刍《香谱》作“升霄灵之香”。今依汉和、四库本。
[101]按此段文字为懿宗朝事,不出于《天宝遗事》,《杜阳杂编》有载。
灵芳国
后唐【后唐:后唐(923—936)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龙辉殿安假山水一铺【铺:在这里是量词,用于陈设品。】,沉香为山阜【山阜:土山,泛指山岭。】,蘅薇水【蘅薇水:依《清异录》,此处应作“蔷薇水”,《香乘》可能是误记,蘅薇一般指杜衡,用在这里不大合适。】、苏合油为江池,苓、藿、丁香为林树,熏陆为城郭,黄紫檀为屋宇,白檀为人物,方围一丈三尺,城门小牌曰:“灵芳国”。或云:平蜀【平蜀:指同光三年(926)后唐平灭前蜀。】得之者。(《清异录》)
[102]后唐:后唐(923—936)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103]铺:在这里是量词,用于陈设品。
[104]山阜:土山,泛指山岭。
[105]蘅薇水:依《清异录》,此处应作“蔷薇水”,《香乘》可能是误记,蘅薇一般指杜衡,用在这里不大合适。
[106]平蜀:指同光三年(926)后唐平灭前蜀。
明法华牡丹纹三足炉
清德化白釉铺首耳炉
香宴
李璟【李璟:南唐元宗(916—961),字伯玉,原名李景通,943—961年在位,好读书,多才艺。保大为其年号,见前文注释。】保大七年召大臣宗室赴内香宴,凡中国外夷所出,以至和合煎饮、佩带粉囊共九十二种,江南素所无也。(同上)
[107]李璟:南唐元宗(916—961),字伯玉,原名李景通,943—961年在位,好读书,多才艺。保大为其年号,见前文注释。
爇诸香昼夜不绝
蜀主王衍【王衍:899—926,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许州舞阳(今属河南)】奢纵无度,常列锦步障【锦步障: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古时是豪奢的代表。】,击球【击球:这里指的是马球运动,由此可见锦步障之大。】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爇诸香昼夜不绝,久而厌之,更爇皂荚以乱香气【皂荚烧起来味道难闻,王衍这么做是闻名贵香料久了,穷极无聊的做法。】,结缯【缯:丝织品的通称。】为山及宫观楼殿于其上。(《续世说》)
[108]王衍:899—926,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许州舞阳(今属河南)
人,前蜀后主,918—925年在位,共七年。
[109]锦步障: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古时是豪奢的代表。
[110]击球:这里指的是马球运动,由此可见锦步障之大。
[111]皂荚烧起来味道难闻,王衍这么做是闻名贵香料久了,穷极无聊的做法。
[112]缯:丝织品的通称。
鹅梨【鹅梨:鹅梨是制中药和香中常见的材料。宋·苏颂《本草图经》:“鹅梨出近京州郡及北都,皮薄而浆多。味差短于乳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鹅梨即绵梨”。从历史文献中来看鹅梨南北皆产,但以河北所产为佳。今日称鹅梨者,香气较淡,与古书制香所用鹅梨或有不同。经今日制香师反复实践,和古书描述类似,表现较好,适合制香的是河北的秋月梨。】香
江南李后主【李后主: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937—978),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精于书画,以词的成就为高。】帐中香法,以鹅梨蒸沉香用之,号鹅梨香。(洪刍《香谱》【洪刍《香谱》:洪刍,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进士。但放浪江湖,不求闻达。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后因金人破城时表现流放沙门岛(今山东蓬莱海中孤岛),死于岛上。其所作《香谱》是北宋较早、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可以窥见我国香文化高峰时期的香学状况。也有学者认为今存所谓洪刍《香谱》(最早版本为《百川学海》本)并非洪刍的作品,是南宋时人辑录的香谱,而洪刍的《香谱》已不传。洪刍另著有《老圃集》一卷及《豫章职方乘》、《后乘》等,今存《老圃集》辑本。】)
[113]鹅梨:鹅梨是制中药和香中常见的材料。宋·苏颂《本草图经》:“鹅梨出近京州郡及北都,皮薄而浆多。味差短于乳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鹅梨即绵梨”。从历史文献中来看鹅梨南北皆产,但以河北所产为佳。今日称鹅梨者,香气较淡,与古书制香所用鹅梨或有不同。经今日制香师反复实践,和古书描述类似,表现较好,适合制香的是河北的秋月梨。
[114]李后主: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937—978),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精于书画,以词的成就为高。
[115]洪刍《香谱》:洪刍,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进士。但放浪江湖,不求闻达。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后因金人破城时表现流放沙门岛(今山东蓬莱海中孤岛),死于岛上。其所作《香谱》是北宋较早、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可以窥见我国香文化高峰时期的香学状况。也有学者认为今存所谓洪刍《香谱》(最早版本为《百川学海》本)并非洪刍的作品,是南宋时人辑录的香谱,而洪刍的《香谱》已不传。洪刍另著有《老圃集》一卷及《豫章职方乘》、《后乘》等,今存《老圃集》辑本。
焚香祝天
后唐明宗【后唐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五代后唐皇帝。公元926—】每夕于宫焚香祝天曰:某为众所推戴,愿早生圣人为生民主。【这里是说后唐明宗觉得自己当皇帝只是时势使然,德行能力不足,祈愿有真正的圣主出现。这个记载出于宋人,颇为可疑。】(《五代史》【《五代史》:《五代史》有新旧二种,《旧五代史》为宋太祖时薛居正监修的官修史书,欧阳修《新五代史》流传之后,《旧五代史》渐不被重视。此条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十国世家》。】)